「每日一字」 隶(1789)20190720
应书友们的要求,今天继续解析田英章先生楷书《千字文》。需要说明是,单字是从下面作品里摘取制作的,已解析过的字附上链接,方便书友查阅。
【解释】里边有杜度草书的手稿和钟繇隶书的真迹,有从汲县魏安厘王冢中发现掘出来的漆写古书,以及汉代鲁恭王在曲阜孔庙墙壁内发现的古文经书。宫延内将想依次排成两列,
左部斜势抗肩,不要写宽。上面“土”上展下收:短横露锋起笔,大抗肩,勿长;竖笔高起,厚重,略左斜,过横画后勿长;底横起笔稍偏左,抗肩与上横协调,过竖笔后少许即收。下面“示”上收下展:短横笔要靠上,与上面对正,露锋起笔,大抗肩,勿长;长横起笔左探,抗肩与上横协调,略呈俯势,右边要收;竖钩实接起笔,竖身与上面竖笔直对,劲挺有力,勿长,钩不要大;左点虚接起笔,稍立,勿重;右点虚接起笔,稍平,勿重。
右部不要写宽,中宫收紧。上面“人”字左收右展:撇笔起笔与左部基本平齐,离左部不要远,撇身稍重,稍直,角度稍立,注意撇尖的位置;捺笔从撇身里起笔,一波三折,稍长,舒展飘逸。下面“米”上收下展:点、撇稍偏左,左低右高,紧凑靠上,不要写重。横画起笔靠近左部右点,抗肩稍大,略呈俯势,到了短撇右侧的下方时即收笔;竖钩高起,稍偏左,竖身勿重,长横画中间穿过,略弯,中间稍细,劲挺有力,下面稍长,到位后跪笔弹锋起钩;最后两点要写准位置,左点虚接起笔,灵巧,稍立;右点稍靠下,稍长,厚重。
颜真卿
赵孟頫
王羲之
赵孟頫
怀素
隋 智永 《真草千字文》
隋 智永 《真草千字文》
唐 颜真卿《颜勤礼碑》
唐 柳公权《玄秘塔碑》
唐 孙过庭 《书谱》
第四百八十一个字:杜
【每日一字】 杜(1441)2018.08.06
第四百八十二个字:稿
【每日一字】 稿(581)2016.03.23
第四百八十三个字:钟
【每日一字】 钟(822)2016.11.19
进入砚田书院圈,每天进步一点点:
隶书有隶法,隶字的来源和变化
黄简讲书法(隶书篇)12——《乙瑛碑》3
三《乙瑛碑》隶法
上一堂课讲了八分笔法,如果你能掌握,是不是今后就可以创作一张八分作品呢?未必。
还有一个难关要过,这就是隶法。隶法在本级第二课讲过一点,今天就《乙瑛碑》来具体分析。
3.1 隶字的来源
所谓「隶法」的一个意思,就是隶字的写法。很多隶字,是只学过真书的人想象不出的。举例来说,这里有两个字,「教导」,这是真书,采自虞世南《孔子庙堂碑》。如果我要你写八分「教导」两个字,那该怎么写?
有些人觉得很容易:「八分不就是有雁尾吗?」每个字加上一个雁尾就得了。现在有很多这样的隶书作品,这样的字望去像不像八分?一点隶书意味也没有。
还有人想:「对,老师说过八分要扁一点」,那就压扁点。这种作品,都是在真书形体上做文章。八分有雁尾,对;八分左右取势、字形扁平,对。但这前提是要写隶字,你在真书上做点手脚,没有用。好比我把真书的每一笔两头改成尖的,这算甲骨文作品吗?如果算,甲骨文都不用学了,你立马成为甲骨文专家。学篆书要了解篆字,学隶书要了解隶字,不知道隶字的来源,结果必然导致写不出真正的八分作品。这一步涉及文字学,未必比掌握笔法容易。
「教」字来源
先说「教」字来源。本级第二课我曾经提到过,八分「教」字是这样的。我举了三个例子,你仔细看看跟真书的「教」不一样。真书的「教」是一个后起字,左边是「孝」,而八分「教」左边不是「孝」,是这样一个字。也就是说,八分「教」和真书「教」的偏旁不同,这两个偏旁不通用的,汉人对这一点很明确。
一个「爻」,下面加一个「子」,这个字解释有好几种。有人念「交」,有人念「教」。《玉篇》:「 ,效也」,意义是仿效的「效」。《说文解字》:「,放也」,这里的「放」要念「仿」,意义也是仿效。清代学者朱骏声认为这个字就是「学」,只不过省了几笔,是「学」字古文,我们知道古文就是当时的简体。朱骏声这个说法,获得不少学者赞同。
所以汉人写「教」,是继承甲骨文、金文的写法,历史悠远,有根有据,不会像唐人真书那样旁边写成「孝」字。真书写法是后来八分的讹变,只是取其书写方便。所以你写八分作品,「教」左边写个「孝」,马脚已经露出来了,这根本不是隶字。
「导」字来源
再说说隶字「导」来源。上面是「道」,跟真书一样,但下面看起来是「木」,不是「寸」,为什么会写成这样呢?
第二课我讲过「行」,「行」是一个十字路口,从图像上看,「行」本义是东西南北四通之路。里面放上一个「止」,就是人的脚,这是「辵」,「辵」的意思是乍行乍止,忽走忽停。 后来把「行」字一分二,变成「彳」「亍」两个字,形容人在十字路口踌躇不决,不认路,所以有走走停停的样子。如果里面再加一个「首」,这是头脑,首脑,来了知道路向的人,这就是「道」。《说文》曰:「道,所行道也」,知道往哪走,不迷路;又说「一达谓之道」,一条路直达就是「道」。后来再换一下,下面的「止」换成「手」,知路者援手带你走,这就是「导」字,引导之义。
那照「导」的意义,应该强调它下面是「手」,为什么八分写成「木」呢?历史上一种正体字,往往来之于民间 草体。从我们现在数据来看,下面是「木」的「导」字,西汉草书中早就有了,章草「导」字就是写「木」的。但草书笔势「木」,可以代表许多正体部件,在这里不是「木」,它代表的是「爪」。
篆字中的左手、右手,是这样写的。这两个字都是手臂在下,手指在上。如果倒过来,手臂在上、手指在下,这是「爪」。《说文解字》说:「覆手为爪」,「爪」不仅用于动物,也可以用于人,如甲骨文「受」字,下面一个手,上面一个爪,中间是「舟」,意思是两个人交接一只小舟。「导」字下面本来是「又」,如果转了个方向,那就变成了「爪」字,意义没有变,还是以手引导的意思。
表示手的这三个篆字,发展到草书中笔势不同:「左」字古写没有「工」字,草书为暝人势。右手写为「又」,草书为交争势。「爪」,草书为群鹊势。
群鹊化势,可以写成「不」字形,下面先写中间一点,再写左右两点,也可以三点顺次写。如果中间一竖出头,那就成了一个「木」字形。这些以前都讲过。
在草书中,无论是章草还是今草,「导」字下面都用群鹊化势,类似「木」,实质是「爪」,等于「手」。章草的产生先于八分,理解这一点,你就知道八分下面写成「木」是有道理的。
魏晋隋唐有些书法家,还保持着八分这写法,如北魏《嵩高灵庙碑》、《马鸣寺碑》,隋朝《龙藏寺碑》,唐朝欧阳询《九成宫》等,都可以见到下面写「木」的「导」字。
教导
回过头来说隶法,请你写八分「教导」两个字,不可以采用真书「教导」加雁尾,这是完全错误的。正确的隶法应该是这样两个字,加上一课讲的笔法,写出来就是一张八分好作品。
我们就要讲七级课程草书了,「手」如果做为一个字的部件,如「奉」字下面是「手」,隶变时成为竖横横,章草、今草都如此。竖横横就是竖笔势两开移位,这个笔势,可以用来表示「手」,跟刚才群鹊化势可以用来表示「爪」一样。草书课程会遇到很多这样的例子,我们平时要多留心。
3.2 隶字的变形
上面讲的是隶字来源,有了一个隶字它还可以变形。一个字由许许多多人书写,当然会有些不同,所谓异体字就是这样来的。前面说「教」字有三种写法,现在我们知道,中间这一个是基本的,来源是甲骨文、金文,旁边两种写法,是中间这种写法的变形。
《乙瑛碑》的「教」字写法怎么来的呢?本来「教」字左边基本写法先是两个交叉,每个交叉是撇捺两笔,类似于「乂」。如果一个交叉,先写中心点的上部,而中心点下面一笔过,这就变成了三笔。正式写的时候,下面这笔写平一点,就可以了。看起来好像是草字头,其实来源于一个交叉。所以《乙瑛碑》这个「教」字是个变形的异体字。
《西狭颂》的「教」字又是怎么来的呢?「教」原字第一个交叉,两笔
放平竖直就变成「十」字。第二个也是「十」字,只是一竖是斜放的,不过这一竖不是一笔写下来的,再分成两段。这是为什么呢? 一笔过写不是快点吗? 很明显,如果一笔写下来,那就成了「孝」字。在传世八分作品中,没有「教」字用一笔直下的例子。
《乙瑛碑》中有两个「孝」字,写法和「教」字左边完全不同。「孝」字上面一个样子同「十」,一个同「乂」,通常说两个交叉,正好用了横竖撇捺四个基本笔画。这个写法是从金文来的,把金文「孝」字切分为三部分,分为「十」「乂」「子」,这是隶定时做了这种切分。而「教」字甲骨、金文明明有两个交叉,却刻意避免了和「孝」字类同,其中古人的用心要好好体会。
篆书也是在变化中的,大篆和小篆也有不同,小篆到后世艺术化了,样子更多,离大篆也更远。通常说到文字发展,往往认为大篆到小篆、小篆到隶字,实际上也有大篆到隶字的,光看小篆未必理解隶字来历。
隶书「孝」字写法很多,其中的撇有一笔写的,也有分两笔的。其中的撇有一笔写的,也有分两笔的。东汉末《曹全碑》「孝」字有不同写法,有一种和《西狭颂》「教」字左边已经没有什么两样,这是文字演变的结果,恰好一致,八分开始走向真书。但不等于说,你也可以拿「孝」其他写法,右旁配上一个「攴」,就是「教」字新的写法了。这是个危险的想法,你正在用「孝」字改造「教」字,在隶书中是不能这样随意改的,暴露岀对文字来源不理解。
「教」右旁是「攴」,我们现在写「攴」,就是根据篆字隶定出来的。如果你去查字典,「攴」部又作「攵」,很显然,「攵」是「攴」更简化的写法。其实严格点说,「攵」下面应该是「又」,你看《乙瑛碑》、《西狭颂》下面就是「又」,有一横的,《孔宙碑》一横就不见了。
清·蒋和
今后你看见这样下面是「又」的写法,如清代蒋和这个「放」字,就知道右旁原来是「攴」。
简言之:
· 写篆书要懂篆法。
· 写隶书要懂隶法。
· 隶法属于文字学,多临帖也可以了解隶法。
大多数人都没有上过古文字课,以前学隶书,就是多临汉人的字帖,记住帖上的写法就可以了。如果你创作作品,遇到没有把握的字,要多查字典。这样也可以过隶法这一关。
居延汉简中的「教」字
还有一个方法,近几十年大量汉简出土,那上面提供了许多新的写法,丰富了隶字的形体。如居延汉简中的「教」字,非常生动活泼。这是真正汉人的手迹,各位可以留心。
下一课继续讲隶法,谢谢。
本节要点
· 隶法是隶字的写法。
· 隶字的来源。
· 隶字的变化。
复习思考:
· 《千字文》中「知过必改」四字,写成八分是怎样的?
· 试把这四字写成一符合格式的横幅作品。
·
这个字是清代蒋和写的,研究一下这是什么字?为什么可以这样写?
相关问答
隶 ,在古文中的意思[最佳回答]“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从”是介词,引导方位处所,可以翻译为“自、由”。“隶而从者”,这里是由助词“者”变动词为名词,所以,“从”就不是介词...
隶 的读音是什么?隶只有一个读音,拼音是lì。基本释义:1、附属:~属。2、旧社会里地位低下被奴役的人:奴~。仆~。3、衙役:皂~。~卒。4、汉字形体的一种:~书...隶只有一个...
' 隶 '字的偏旁是什么?查字典时的偏旁_作业帮[回答]部首:隶隶繁体字:隶拼音:lìdài注音:ㄌㄧˋㄉㄞˋ部首:隶,部外笔画:0,总笔画:8部首就是“隶”,是它本身隶拼音:lì部首:隶笔画数:8五笔...
隶 的正确读音和注意事项?隶字的正确读音是“lì”,它是一个古代汉字,常用于书法或印章中。在书写中,隶字主要用于行书和楷书的练习,它的特点是笔画结构简单,形态端庄刚健,是一种优...
隶 是什么偏旁部首?部首:隶佣隶[yōnglì]基本解释仆役;奴隶。详细解释仆役;奴隶。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身为佣隶,妻为僕妾,往而不返,客死敌国...佣...
【世 隶 耕,隶是什么意思】作业帮[最佳回答]出自王安石《伤仲永》世隶耕:世代耕田为业.隶:属于.这句话即衬托仲永的非凡天资,又暗示造成他命运的家庭背景.出自王安石《伤仲永》世隶耕:世代耕...
隶 首的读音?lìshǒu首丘之情、首丘之思、首身分离、首倡义兵、首当其中、首尾相连、首肯心折、首尾呼应、首尾不顾、首尾受敌、首尾相接、首尾不应、首丘之念、首尾相...
隶 字异体字?隶字的异体字是隸。隸,同隶。本义指奴隶,即为奴隶主奴役的人,在这意义上又可引申为动词性的奴役、役使。奴隶归属于奴隶主,故“隶”又引申为“附属”,如“...
人皆得以 隶 使之的隶的用法?隶,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奴仆那样。人皆得以隶使之,意思是人人都能够像奴仆一样使唤他们。五人墓碑记记述和颂扬了苏州市民敢于向恶势力进行斗争的英勇事迹,热情...
隶 是什么时代的文字?隶,我们通常叫隶书,又叫“佐书”,形成时间约在战国晚期,成熟期在汉代。它是对小篆字体的进一步简省。汉字字体发展到隶书,就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成熟的隶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