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司起名 正文

蟋组词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听听,秋的声音》知识点详解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听听,秋的声音》知识点详解

欢迎关注我,我是小学教师,自由撰稿人,热爱读书与写作。

学习目标

1.会认本课9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

3.能自主运用学过的方法,理解“叮咛”“歌吟”等词语的意思。

4.从大自然的各种声音中,体会秋天的活力。

生字组词

抖(抖动)蟋(蟋蟀)蟀(蟋蟀)振(振动)韵(韵律)掠(掠夺)吟(歌吟)辽(辽阔)阔(宽阔)

近义词

掠过——拂过、辽阔——广阔、叮咛——嘱咐、饱满——丰满、振动——震动、道别——告别。

反义词

告别——重逢、辽阔——狭小、丰收——歉收、撒下——收起、振动——静止。

词语搭配

(暖暖)的叮咛、(告别)的歌韵、(辽阔)的音乐厅、(丰收)的歌吟、(饱满)的谷粒、(抖抖)手臂、(振动)翅膀

段落层次

第一部分(第1—5小节):描写了秋天几种事物的声音,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第二部分(第6小节):写秋的声音来去匆匆,再次指引我们去听秋的声音。

课文解析

第1小节:

“抖抖手臂”“道别”赋予大树和黄叶人的行为,生动形象。结合“唰唰”这个拟声词,渲染了秋天的氛围,使人仿佛看到秋天树枝摇摆、黄叶飞舞的场景。

第2小节:

“告别”赋予蟋蟀人的行为,“㘗㘗”将秋天的声音具象化,展现了蟋蟀与秋天依依惜别的情景。

第3小节:

“大雁追上白云”展现了秋高气爽、雁群南飞的开阔景象。“秋风掠过田野”呈现了稻谷飘香、金风送爽的画面。“叮咛、歌吟”运用拟人手法,给人以亲切感,形象地展现了秋天的声音。

第5小节:

四个“在”运用排比手法,告诉我们:秋天的声音无处不在,需要我们用心去倾听,去感悟。

第6小节:

两个“匆匆地”点明了秋天来去匆匆的特点,暗示美好的事物总是转瞬即逝,让人留恋,表达了作者对秋天依依不舍的感情。

主旨归纳

这篇文章通过描写秋天里黄叶、蟋蟀、大雁、秋风等事物的声音,展现了秋天的生机与活力,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我的感悟

秋天的声音是美妙的,它藏在飘落的树叶里,藏在小虫的低吟中,藏在鸟儿的鸣叫里。田野丰收时,它们组成秋的乐章,奏进我们心里。让我们在秋天的怀抱里,静听大自然的声音,享受秋天的美好!

欢迎关注我,我是小学语文李老师,探讨教育热点话题,分享语文学习方法。

掌握“听声辨蟋”能力,华东师大这个团队还拍了蟋蟀微电影

澎湃新闻记者 邹佳雯 通讯员 符哲琦 云霄

视频加载中...

你知道吗?全世界只有不到十位的蟋蟀分类学家,中国却是拥有最多蟋蟀爱好者的国家。

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师何祝清团队拍摄了一部名为《天籁之音——蟋蟀》的科普微电影,近日,该片获得了科技部“2020年度全国优秀科普微视频作品”荣誉。

该片以科研与文化深度融合的视角为观众讲述了蟋蟀的门道,分为蟋蟀采集、科研、文化三个板块。全片回荡着清脆的声声虫鸣,观众们不仅能由此全面了解蟋蟀的鸣声特点,还能重新认识蟋蟀的身体构造、生活习性、经济价值、科研进展和鸣虫文化等知识。

何祝清在夜间观察蟋蟀

“在华东师大校园里,可以观察到斗蟋、棺头蟋、油葫芦、姬蟋、树蟋、针蟋等10余种蟋蟀。”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何祝清介绍,“世界上有5500多种蟋蟀,中国有350多种,而我们常见的蟋蟀仅不到20种。”

蟋蟀大小、外部颜色、栖息环境等都是区分不同种类蟋蟀的辨别特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区分方式,便是蟋蟀的鸣声——雄性蟋蟀通过摩擦前翅发出的声音,不同种类的蟋蟀鸣声也各有不同。在校园的生态环境里,黄脸油葫芦这种蟋蟀8月成虫,它的头上有两条眉毛一样的条纹,是在学校里能见到的个体最大的蟋蟀,鸣声优美婉转,总会给观察人员留下深刻的印象。

研究蟋蟀离不开对蟋蟀的捕捉。蟋蟀栖息的环境多种多样,树上、草坪,甚至是地下,这些都可以成为蟋蟀选择“安营扎寨”的地方。在校园里,蟋蟀则主要栖息在地表。夜晚,研究人员通过雄性蟋蟀的鸣声来辨识它所在的位置。蟋蟀也特别机警,一有风吹草动就会停止鸣叫,这时,研究人员就要停下脚步,等它慢慢放松警惕再次鸣叫,逐步缩小捕捉的范围。一旦位置确定,就用特制的小网来捕捉。在捕捉的过程中,研究人员们也将不同的鸣声与实体相对照,通过长期的实践和练习,逐步养成“听声辨蟋”的独特能力。

华东师范大学生物博物馆是全国馆藏拥有最多蟋蟀种类的科研中心之一,保存有蟋蟀模式标本30多份

从2020年1月份开始撰写脚本,到5月份正式开始拍摄,再到后期的配音、调色和剪辑,直至11月份,《天籁之音——蟋蟀》科普微视频的制作几乎花了一整年时间,背后是一个团队长期的努力和付出。

视频中呈现的蟋蟀振翅、打斗、螳螂捕食等动态镜头,和阵阵悦耳的蟋蟀鸣声是视频画面引人入胜的关键,而动作和声音的捕捉,都曾给整个团队带来了巨大的考验。据何祝清介绍,拍摄过程分为室内拍摄和室外拍摄两个部分,蟋蟀振翅、螳螂捕食的拍摄是在室内进行的,而蟋蟀打斗和鸣声的捕捉则在室外。

动物不同于植物,它们少有长时间静止的时刻。“蟋蟀不是听话的演员,它们的打斗、振翅等行为都是自发的,因而野外的拍摄往往耗时数个小时。”何祝清说。例如为了拍摄蟋蟀之间争斗的画面,团队的工作人员先是在野外捕捉到一只蟋蟀,再另外找到一只蟋蟀的栖息场所,并将捕捉到的这只蟋蟀慢慢引诱到后者的洞口,让两只蟋蟀“相遇”,进而才有了接下来两者争斗的场面。

一个看似普通的蟋蟀鸣叫的镜头,拍摄过程也需要克服重重困难。野生的蟋蟀比较怕光,夜晚才是它们活动的黄金时间,每当摄影师一旦打开强光,它们就会立刻停止鸣叫,将自己完全隐匿在黑夜中。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何祝清团队与摄影师配合,选择先用比较微弱的光源进行照射,耐心等待它适应了微弱的光线后开始鸣叫,然后再循序渐进地提高光线的强度,镜头里的画面也就逐渐清晰起来。这才有了微视频里的灵动画面——潮湿松软的土壤上,一只雄蟋蟀正在振动自己的前翅,以此吸引雌性蟋蟀的注意。

视频制作依托华东师大优厚的蟋蟀科研资源,首次展现了蟋蟀科研的图景,包括解剖、鸣声分析、分子实验介绍等。华东师范大学生物博物馆是全国馆藏拥有最多蟋蟀种类的科研中心之一,保存有蟋蟀模式标本30多份。“这部视频不仅回答了有关蟋蟀个体的各类问题,还解答了人们对于‘有关蟋蟀的科研都在做什么’的疑惑。”何祝清说。

华东师大博物馆创作团队也在继续制作推出更多不同主题的生物科普微视频,向大众呈现广阔而美丽的生物世界。其目前已制作推出《标本背后的故事》《一滴水的世界》《苔藓》等作品。其中,《苔藓》在第五届上海国际科普微电影大赛中斩获大赛最高奖项“评委会大奖”。而本次《天籁之音——蟋蟀》的诞生,也正是昆虫分类学成果的一次科普实践。

责任编辑:李菁 图片编辑:陈飞燕

校对:张亮亮

相关问答

蟋组词 10个?

蟋蟀,蟋蟀相公,蟋蟀草,斗蟋蟀,蟋蟀科,蟋组蟋蟀,蟋蟀相公,蟋蟀草,斗蟋蟀,蟋蟀科,蟋组

蟀的蟋怎么简单 组词 ?

蟋组词有:斗蟋蟀、蟋蟀草、蟋蟀相公。一、蟋的释义〔蟋蟀〕昆虫,身体黑褐色,触角长,善于跳跃。雄性好斗,两翅摩擦能发声,对农作物有害。亦称“促织”、“...

组词 有哪些?

蟋的组词只有一个:蟋蟀。蟋,昆虫,身体黑褐色,触角长,善于跳跃。雄性好斗,两翅摩擦能发声,对农作物有害。亦称“促织”、“趋织”;俗称“蛐蛐儿”。造句:...蟋...

蟋组词 、蟀组词?

1、蟋蟀:昆虫,身体黑褐色,触角很长,后腿粗大,善于跳跃。尾部有尾须一对。雄的好斗,两翅摩擦能发声。生活在阴湿的地方,吃植物的根、茎和种子,对农业有害...使...

蟀可以组什么词?

一、蟋组词:蟋蟀、蟋蟀草、斗蟋蟀、蟋蟀相公二、蟀组词:蟋蟀、蟀谷、斗蟀、蟋蟀草、斗蟋蟀、蟋蟀相公三、蟋/蟀的释义:〔~蟀〕昆虫,身体黑褐色,触角长...

蟋组词 两个字?

组词:蟋蟀形声字。从虫,悉声。“蟋”与“蟀”构成复音词“蟋蟀”,是一种昆虫。蟋蟀[xīshuài]昆虫,身体黑褐色,触角很长,后腿粗大,善于跳跃。尾部有...组...

蟋组词 两个字的?

组词:蟋蟀形声字。从虫,悉声。“蟋”与“蟀”构成复音词“蟋蟀”,是一种昆虫。蟋蟀[xīshuài]昆虫,身体黑褐色,触角很长,后腿粗大,善于跳跃。尾部有...组...

蟀的蟋和帅怎么 组词 ?

蟋的组词:蟋蟀,蟋蟀草,斗蟋蟀帅的组词:挂帅,帅才,将帅,统帅,元帅,签帅拜帅,名帅,帅先,戎帅,三帅,郡帅帅的部首是:巾帅:(3)军队中的主将、...蟋的组词:...

蟀可以组什么词?

组词:蟋蟀草、斗蟋蟀。蟋,普通话读音为xī,六书中属于形声字。“蟋”的基本含义为昆虫,身体黑褐色,触角长,善于跳跃,如蟋蟀。蟋字初见于秦国小篆时代,...

怎么 组词

[最佳回答]蟋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