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司起名 正文

审的拼音 汉字说:明白“审”的本义,就知道为什么是“审问”,“审判”

汉字说:明白“审”的本义,就知道为什么是“审问”、“审判”

接着我们的《说文解字》课程,今天是第125课,讲一个汉字:宷。这个字是《说文解字》540部中归属“釆”部,在现代汉语201部检字法中归“宀”部,检字时要注意。

宷。这个字现代汉语已经不用。取代它的是“审”或者繁体字“審”。審字有两个读音。

(一)中华书局注音版《说文解字》只标注了一个读音shěn。给的解释是:“宷,悉也,知宷谛也。……篆文宷从番”看宷的字形演变:

(審的字形演变)

这个字在甲骨文、金文等早期文字里找不到,在《说文解字》里有两个小篆字形,一个是宷,一个是審。到隶书基本是審的写法。所以我们今天基本就是来解说“審”字。字形上,我们上一课解释过“釆”字:釆的本义是野兽的指爪,引申为辨别。徐锴对“宷”的解释说:“宀,覆也。釆,别也,能包覆而深别之也。”很显然,上面的“宀(宝盖头)”,是全面深入的意思,下面的“釆”就是野兽的足迹。要辨别清楚这个足迹是什么野兽留下来的,就要全面深入地了解这个足迹。

(兽足印)

《说文》对宷解释的所谓的“悉也”,就是全部的了解,也就是说,宷的本义是详知 。比如《荀子.礼论》有:“君子審礼,则不可欺以诈伪。”君子对礼了解得明白清楚,就不可能再用诡诈来欺骗他。

宷的小篆字形如图:

(宷的小篆字形)

本义之外,審还有几个意思,举常用的说说:(1)明白;清楚。比如《公孙龙子.白马论》有:“是白马之非马,審矣。”所以说,白马并不是马,明白了吧。公孙龙的白马非马是著名的逻辑问题,属诡辩类,白马当然是马。

(白马)

(2)详细;周密。《广韵.寝韵》:“審,详審也。”比如《聊斋志异.贾儿》有:“審顾之,四肢皆如人,但尾垂后部。”大意是:详细观察他,四肢都跟人一样,但就是后面多了一只尾巴。狐狸可不就是有支尾巴吗。

(连环画《贾儿》封面)

(3)慎重。《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是故審则宜类。”孔颖达作疏:“審者,言其谨慎之意也。”(4)正,不偏斜。《国语.齐语》:“審吾疆场,而反其侵地。”韦昭《国语注》称:“審,正也。”

(5)固定;安定。比如《庄子.徐无鬼》:“故水之守土也審,影之守人也審,物之守物也審。”大意是:所以,水固定守着土,影子固定守着人,物类与同类也固定相守。(6)真实;果真。《玉篇.釆部》:“審,信也。”比如《战国策.秦策一》有:“为人臣不忠当死,言不審亦当死。”为人臣子如果不忠诚,应当去死,如果说话不真实也应当死。

(7)考察;研究。比如鲁迅《坟.人之历史》:“(达尔文)环世界一周,历審生物,因悟物种所由始。”考察研究了所有的生物,明白了物种的源头。

(达尔文与他的物种起源论)

(8)辨别;审问;审讯;审核;审查;询问。这几个意思相对近似,均源于“宷”的本义引申。也是審字最常用的字义,现在把审字用在“审判、审问”均起源于宷(審、审)字的本义:“详知”,就是详细了解一切,才能判断正确,做出不差分毫、公平的决定。

(审判如天平)

(9)还用作量词:束数。《周礼.地官.羽人》:”十羽为審,百羽为搏,十搏为缚“郑玄作注称:“審,搏、缚、羽数束名也。”

此外,審还是姓。《通志》有载,比如汉代有个姓審的名人叫審食(yì)其(jī)。

(審食其的电视剧剧照)

(二)宷的第二个读音读作pán。读音出自《古今韵会举要》蒲官切。通“藩”,指水回流处。《庄子.应帝王》:“鲵桓之審为渊,止水之審为渊,流水之審为渊。”陆德明释文:“司马云:‘審当为蟠,蟠。聚也。’崔本作“潘”,云:‘回流所锺之城也。’”上面那句话的意思大致是:回转盘旋的积水也叫作渊水,停滞不动的积水也叫作渊水,滚动不息的积水也叫作渊水。

(【说文解字】之125,部分图片引自网络)

《说文解字》第125课:为什么是“审问、审判”,“审”是何意

接着我们的《说文解字》课程,今天是第125课,讲一个汉字:宷。这个字是《说文解字》540部中归属“釆”部,在现代汉语201部检字法中归“宀”部,检字时要注意。

宷。这个字现代汉语已经不用。取代它的是“审”或者繁体字“審”。審字有两个读音。

(一)中华书局注音版《说文解字》只标注了一个读音shěn。给的解释是:“宷,悉也,知宷谛也。……篆文宷从番”看宷的字形演变:

(審的字形演变)

这个字在甲骨文、金文等早期文字里找不到,在《说文解字》里有两个小篆字形,一个是宷,一个是審。到隶书基本是審的写法。所以我们今天基本就是来解说“審”字。字形上,我们上一课解释过“釆”字:釆的本义是野兽的指爪,引申为辨别。徐锴对“宷”的解释说:“宀,覆也。釆,别也,能包覆而深别之也。”很显然,上面的“宀(宝盖头)”,是全面深入的意思,下面的“釆”就是野兽的足迹。要辨别清楚这个足迹是什么野兽留下来的,就要全面深入地了解这个足迹。

(兽足印)

《说文》对宷解释的所谓的“悉也”,就是全部的了解,也就是说,宷的本义是详知 。比如《荀子.礼论》有:“君子審礼,则不可欺以诈伪。”君子对礼了解得明白清楚,就不可能再用诡诈来欺骗他。

宷的小篆字形如图:

(宷的小篆字形)

本义之外,審还有几个意思,举常用的说说:(1)明白;清楚。比如《公孙龙子.白马论》有:“是白马之非马,審矣。”所以说,白马并不是马,明白了吧。公孙龙的白马非马是著名的逻辑问题,属诡辩类,白马当然是马。

(白马)

(2)详细;周密。《广韵.寝韵》:“審,详審也。”比如《聊斋志异.贾儿》有:“審顾之,四肢皆如人,但尾垂后部。”大意是:详细观察他,四肢都跟人一样,但就是后面多了一只尾巴。狐狸可不就是有支尾巴吗。

(连环画《贾儿》封面)

(3)慎重。《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是故審则宜类。”孔颖达作疏:“審者,言其谨慎之意也。”(4)正,不偏斜。《国语.齐语》:“審吾疆场,而反其侵地。”韦昭《国语注》称:“審,正也。”

(5)固定;安定。比如《庄子.徐无鬼》:“故水之守土也審,影之守人也審,物之守物也審。”大意是:所以,水固定守着土,影子固定守着人,物类与同类也固定相守。(6)真实;果真。《玉篇.釆部》:“審,信也。”比如《战国策.秦策一》有:“为人臣不忠当死,言不審亦当死。”为人臣子如果不忠诚,应当去死,如果说话不真实也应当死。

(7)考察;研究。比如鲁迅《坟.人之历史》:“(达尔文)环世界一周,历審生物,因悟物种所由始。”考察研究了所有的生物,明白了物种的源头。

(达尔文与他的物种起源论)

(8)辨别;审问;审讯;审核;审查;询问。这几个意思相对近似,均源于“宷”的本义引申。也是審字最常用的字义,现在把审字用在“审判、审问”均起源于宷(審、审)字的本义:“详知”,就是详细了解一切,才能判断正确,做出不差分毫、公平的决定。

(审判如天平)

(9)还用作量词:束数。《周礼.地官.羽人》:”十羽为審,百羽为搏,十搏为缚“郑玄作注称:“審,搏、缚、羽数束名也。”

此外,審还是姓。《通志》有载,比如汉代有个姓審的名人叫審食(yì)其(jī)。

(審食其的电视剧剧照)

(二)宷的第二个读音读作pán。读音出自《古今韵会举要》蒲官切。通“藩”,指水回流处。《庄子.应帝王》:“鲵桓之審为渊,止水之審为渊,流水之審为渊。”陆德明释文:“司马云:‘審当为蟠,蟠。聚也。’崔本作“潘”,云:‘回流所锺之城也。’”上面那句话的意思大致是:回转盘旋的积水也叫作渊水,停滞不动的积水也叫作渊水,滚动不息的积水也叫作渊水。

(【说文解字】之125,部分图片引自网络)

相关问答

審的 读音?

審读音分别是shěn,pán。详细释义:详细;仔细。病日臻。既弥留,恐不获誓言嗣,兹予审训命汝。注《书·顾命》事简则不扰,不扰则神明灵,神明灵则谋虑审。...

審的 读音和意思?

審同审。“审”,普通话读音为shěn。“审”的基本含义为详细,周密,如审慎、审视;引申含义为仔细思考,反复分析、推究,如审查、审定。在日常使用中,“审...

字怎么组词?

审问,再审,审议,提审,公审,审核,会审,庭审,审计,审判,审查,审视,审完,审了,审理,审讯,审定,审过,审验,审证,审阅,审时度势,审价,等等。查...审问,再审,审议,...

其食读音是什么样的?】作业帮

[最佳回答]审食其(?—前177),读shěnyìjī,西汉沛县(今属江苏)人.初任刘邦舍人,与吕后同时为项羽所俘,渐为吕后所亲信.后封辟阳侯.吕后时,任左丞相,公卿皆...

三校校读音?

sānshěnsānjiào校jiào第四声“审”的基本含义为详细,周密,如审慎、审视;引申含义为仔细思考,反复分析、推究,如审查、审定。在日常使用中,“审...

视的审啥意思?

审视的审的意思:详细,周密【词目】:审视【拼音】:shěnshì【词性】:动词【英译】:lookatcarefully【释义】:仔细地看,反复分析。【出处】:《...审...

时候 拼音 声调是几声

[回答]时候的拼音是轻声,第二声。时候拼音:shíhou。时候,指季节;节候;事情、过程或情况经过的时间。扩展资料候基本字义候是一个汉字,读作hòu,本意是指...

其食的正确读音?

shěnyìjī食shíㄕˊ1.吃:~肉。~欲。2.吃的东西:~品。粮~。零~。丰衣足~。3.俸禄:“君子谋道不谋~”。4.日月亏缺或完全不见的现...shěnyìjī...

晋械广 是什么意思?

晋械广审是一个词语的拼音,它的意思是晋升、晋级、晋升阶段或职级晋升考试。在工作或学习中,晋械广审通常指的是通过考试或评审来晋升或晋级到更高的职位或阶...

匿怎么读?

匿的读音为:nì。详细释义:〈动〉(形声。从匚(xǐ),若声(上古读音与匿声相近)。“匚”表示有所藏。本义:隐藏,躲藏)同本义匿,亡也。——《说文》匿,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