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应知应会(一)
知识篇(一)
什么是新一轮审核评估? 为什么要开展新一轮审核评估? 新一轮审核评估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新一轮审核评估基本原则是什么? 新一轮审核评估“破五唯、立新标”有哪些举措? 新一轮审核评估如何分类?“两类四种”评估分类的具体内涵是什么? 新一轮审核评估的“新”体现在哪几方面? 新一轮审核评估的16字方针是什么? 新一轮审核评估指标体系(第二类第一种)的主要特点有哪些?01什么是新一轮审核评估?
新一轮审核评估是相对于2013—2018年教育部组织实施的上一轮“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而言。2021年1月21日,教育部印发《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实施方案(2021—2025年)》(以下简称《方案》),正式启动。
新一轮审核评估不是另起炉灶,而是上轮审核评估的延续、改进与升级。
02为什么要开展新一轮审核评估?
一、落实中央教育评价改革的重要举措。
二、构建中国特色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紧迫任务。
三、改进本科教育教学评估工作的内在需要。
四、顺应国际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
03新一轮审核评估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新一轮审核评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决破除“五唯”顽瘴痼疾,扭转不科学教育评价导向,确保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和本科教育教学核心地位。推进评估分类,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强 ,推动高校积极构建自觉、自省、自律、自查、自纠 的大学质量文化,建立健全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本科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引导高校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04新一轮审核评估基本原则是什么?
一、坚持立德树人
以立德树人成效为根本标准,加强对学校办学方向、育人过程、学生发展、质量保障体系等方面的审核。
二、坚持推进改革
紧扣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主线,落实“以本为本”“四个回归”,强化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
三、坚持分类指导
实施分类评价、精准评价,引导和激励高校各展所长、特色发展。
四、坚持问题导向
建立“问题清单”,落实本科人才培养底线要求,推动高校落实主体责任、建立持续改进长效机制,培育践行高校质量文化。
五、坚持方法创新
深度挖掘常态监测数据,采取线上与入校结合、定性与定量结合、明察与暗访结合等方式,提高工作实效。
05新一轮审核评估“破五唯、立新标”有哪些举措?
一、强化学校内涵评价 ,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结合。在办学指导思想上,考察学校是否确立立德树人中心地位;在育人机制上,重点考察学校是否形成“三全育人”合力;在领导体制上,重点考察学校是否确保党的全面领导。
二、改革对教师的评价 ,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第一标准。强化高水平教师投入评价,不是看“帽子”教师数量,而是注重其对本科人才培养的贡献。
三、强化学生学习效果评价 ,强化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理念,重点关注学生“学会什么”,从重结果评价向重过程评价、增值评价、综合评价转变。
四、强化多元主体评价 ,建立行业、企业深度参与评估机制和境外专家、青年教师、学生参与评估机制,从不同角度了解和评价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状况。
06新一轮审核评估如何分类?
“两类四种”评估分类的具体内涵是什么?
新一轮审核评估设计了“两类四种”评估套餐。高校可综合考虑各自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情况等进行自主选择。
第一类:针对具有世界一流办学目标、一流师资队伍和育人平台,培养一流拔尖创新人才,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普通本科高校。重点考察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所必备的质量保障能力及本科教育教学综合改革举措与成效。
第二类:适用于已参加过上轮审核评估,重点以学术型人才培养为主要方向的普通本科高校
适用于已参加过上轮审核评估,重点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要方向的普通本科高校
适用于已通过合格评估5年以上,首次参加审核评估、本科办学历史较短的地方应用型普通本科高校
第二类审核评估重点考察高校办学定位、培养过程、教学资源、教师队伍、学生发展、质量保障和教学成效等七个方面。
我校选择“第二类第一种” 类型参加评估,即重点以学术型人才培养为主要方向的普通本科高校。
07新一轮审核评估的“新”体现在哪几方面?
新一轮审核评估的“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评估导向更加明确
强调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
二、评估目标更加聚焦教学改革
由本科教学工作评估变为本科教育教学评估,突出教育与教学的有机结合。
三、评估分类实施更加合理
采取柔性分类,提供“两类四种”评估套餐和不同指标体系供高校自主选择。
四、评估视角更加立体多维
通过历年的教学监测数据,来自教师、在校生、毕业生、用人单位等不同人群的调查问卷来评估学校人才培养。
五、评估方式更加创新
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明察与暗访相结合等方式,为学校诊断把脉。
六、评估结果使用更加强化持续改进
强化评估结果的使用和督导复查,为高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决策提供参考。
08新一轮审核评估的16字方针是什么?
以评促建、以评促改、
以评促管、以评促强。
09新一轮审核评估指标体系(第二类第一种)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一、分层分类设计指标体系。
第二类评估量大面广,第二类设一级指标7个、二级指标27个、审核重点78个。
二、突出本科教育教学关键点。
设置思想政治教育、教授为本科生上课、生师比、生均课程门数、优势特色专业、学位论文(毕业设计)指导、学生管理与服务、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毕业生发展、用人单位满意度等审核重点,推动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三、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结合。
模块化设计定性指标,设置统一必选项、类型必选项、特色可选项、首评限选项,由高校根据要求和办学实际自主选择。必选项对标国家底线要求,可选项引导高校办出特色和水平。
四、监督高校办学“红线”问题。
增设教师、学生出现思想政治、道德品质等负面问题能否及时发现和妥当处置情况,教材选用工作出现负面问题的处理情况等“负面清单”,加强对思政教育成效的审核评估。
内容根据教育部教育质量评估中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2021-2025年)工作指南》《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2021-2025年)精要导读》整理。
图文来源/审核评估评建办公室
编辑/赵悦希 韩露萱 闫子恒 黄澍宇
长护险评估,“一把尺”里的温情与理性
今年4月,北京大学教授胡泳突然刷屏,不过,不是因为学术,而是这位北大教授“成了24小时照护者”。当母亲患阿尔茨海默病后,退回家庭中的胡泳无法计算一天要给母亲换多少次衣物、清理多少次痰渍、擦拭几次嘴角,他的生活秩序就是“没有秩序”……胡泳的讲述激发了许多人的共鸣,网友们留言、讨论热烈,高度关注着一个现实的社会问题:在我国,4400万失能老人谁来照顾?
为失能老人提供护理保障和经济补偿的长期护理保险(简称“长护险”),被视为一种解决路径。当前,我国长护险试点已扩至49个城市。近5年,长期护理保险系统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被提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明确提出“加快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那么,全民长护险,要来了吗?离我们还有多远?
上海被视为长护险试点的“优等生”。据上海市医保局统计,自2016年列入国家首批试点至今,上海已形成定点护理服务机构1240家,长护险服务人员5.6万名,当前正在为全市36.1万人提供长护服务,约占全国的六分之一。
在此期间,上海还形成了一支失能等级评估员队伍,全市约5600人。老人在接受长护服务前,都要过失能等级评估这一关。评估的结论,则是老人能否享受长护险服务的重要依据。
这个夏天,记者随浦东新区居家养老评估和服务指导中心评估员走进申请人的家中,直击一位位老人与他们面前的这把评估“尺子”,记录这一事关养老与人口结构变迁的全新制度设计在纳入国家社会保障体系进程中的一线探路者的作为与思考。
谁都不是完美照护者
“我觉得,活着害人。”74岁的黄婆婆卧在床上,说着说着落泪了。
黄婆婆已享受长护险服务4年了。上一次评估的有效期两年已经到期,她要重新接受评估。
走进黄婆婆的房间,火辣辣的阳光仅通过窗帘的一个角钻进来一道光,床头柜摆满的药品具象化她的每日生活——药比饭多。
“老头72岁,弄不动我了,女儿成家了,这套房子是女儿换给我们住的,方便我们去医院。”黄婆婆如今基本不出门,出门就为一件事,那就是看病。
7月的上海,梅雨季过后,就是高温。顶着烈日,评估员小吉(化名)与结伴的社区医生两人一组入户评估。
“阿婆,我们来做点测试,别紧张,答得上来就答。今天是几几年几月?”“100减7等于几、再减7等于几……”进屋时就打开的摄像仪,记录着小吉与老人的所有对话、画面。整个评估流程约30分钟。
下一户等待评估的是孙婆婆。老人74岁,去年心梗后装了2枚支架,今年4月又突发脑梗。这次是她首次申请评估。
“我去公园喂猫,走几步走不动了,我就近抱着一棵树,然后没有知觉了……”孙婆婆被“120”送去医院,在医院住了大半个月。眼下,她与唯一的女儿同住。“我妈妈现在不想吃东西,说闻着就想吐。我只能每天翻花样,给她弄吃的。”70后的女儿为照顾母亲,已请假一个月在家。
走出孙婆婆家,两站公交车的距离,小吉与社区医生赶到一家养老院。88岁的陈阿婆也在等待评估。“爸爸不在了,我就住隔壁小区,特地找了这家养老院方便照顾。”陈阿婆的儿子感慨,自己也已退休,虽然有时间,但没力气照顾母亲了……
我国已迈入老龄化社会。“一人失能,全家失衡”,是不少人遇到的现实困境。一旦家中老人失去自理能力,就会将家庭成员瞬间推向一个新身份:照护者。
问题是,谁都不是完美的照护者!越来越多的家庭,渴望长护险服务“搭一把手”,让照护者能“喘一口气”。
一张看不出分数的考卷
社保“五险一金”是中国职工的基本福利保障,在老龄化日益加剧的背景下,长护险应运而生。这一保险制度被视为继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五大险种之后的“第六险”,它针对的是一个日益凸显的社会问题:如何为那些失能或半失能的老人提供持续、稳定的照顾服务。
失能等级评估,由此成为长护险的第一道关口。在上海,老年照护统一需求评估等级包括二到六级。按现有规定,二级或三级的失能老人可享受每周3次上门服务;四级的失能老人享受每周5次服务;五级或六级的失能老人享受每周7次服务。每次服务时间为1小时。
对上门服务产生的费用,长护险基金报销90%,个人承担10%。通常照护员每小时收费65元,这其中,被护理老人每次只需支付6.5元,剩下的58.5元由上海长护险基金支付。
“他们能评上吗?”走出老人的家,记者忍不住问。
“我也不知道。”小吉答。
原来,这是一张看不出分数的考卷。
为确保评估的真实性和公正性,在上海,老年照护统一需求评估标准采用“双盲法”,评估员和被评估老人都只能如实填写或说明情况,而不知每个项目的得分权重,更不能现场知道评估结果。
在浦东新区居家养老评估和服务指导中心主任白茹看来,实行“双盲”的好处在于,可以减少“人为升级”,尽一切可能让现场评估采到的信息接近真实。
据介绍,评估入户调查两人一组,其中一人是执业医生,主要承担判断疾病的部分,与另一位评估员对老人身体情况的勾选判断形成相互验证。评估员入户采集信息后,会将信息量表上传系统,由评估标准计分软件综合判断,得出评估等级。
“有经验的评估员可能知道选项权重吗?”记者的疑问,也是白茹与同行们在多年来优化评估工作中考虑的事。
当前,在上海,评估结果基本需要在3天至5天后给出。这一方面是做出综合判断必需的时间周期,另一方面也形成一个“延后周期”,让评估员难以形成“一对一”的关联记忆。此外,为减少评估员的“手势”固化,评估员每隔两三年会分配新辖区。
长护险评估结果出来后,社区会将结果反馈给申请人,申请人如有异议,可以到评估中心查看录像,并与评估团队沟通,还有不同意见的,可申请复核。
在白茹看来,“双盲”的另一个好处还在于,减少了评估员由于现场评估而产生的与老人及家属之间的矛盾。“通常,过线了,举家欢喜;没过线,有人会认为被剥夺了享受的福利。越是这样,越要‘一把尺子’拉齐,一切可说清。”
如何更精准识别保障人群
2016年,上海成为国家首批15个长护险试点城市之一。试点,就会遇到新问题,就要拆解新问题。
采访期间,白茹与记者探讨起一个问题:残疾人能不能被评为失能?这是他们遇到的真实案例,曾有一位盲人对自己没被评为“失能”表示不解。
“如果盲人还能出去跑步、去盲人电影院,可能就没办法被认作‘失能’。长护险服务围绕的是‘一张床的服务’,失能老人无法下床,无法独立完成洗脸、刷牙、上厕所等动作。如果借助工具可以完成这些动作,可能是半失能老人。”白茹坦言,现实中,个别申请人隐瞒真实健康状况。比如,有评估员入户时,看到二老瘫痪在床,但总觉得哪里不对劲,第二天评估员不打招呼上门,来开门的竟是此前“卧病在床多年”的老人……
“对评估系统来说,就是要通过科学地设计考察权重,规范评估员的入户观察行为,在数据层面系统分析、规范监督,让‘尺子’尽力体现制度设计的初衷。”白茹说,长护险评估的是“当下”,过去怎样、未来怎样,不能影响判断。
尺度里有温情,更有理性。
对这项服务的理解,上海也在探索不同的维度。比如,疾病到底在评估中的权重多大。有专家就提出,有些高龄老人仅仅是功能退化,没有肿瘤等“大病”,失能评估就“评不高”,这合理吗?
这点,评估员在沪郊片区入户时感受更直接。有评估员告诉记者,在上海郊区,老人们普遍“能忍”,不太看病,病历本上几乎没病,但失能程度不低。
也因此,上海老年照护统一需求评估的调整中,疾病权重有所降低,权重大的部分调整为对生活能力的评估。
为更精准识别保障人群,上海各评估机构还定期开展培训。日前,浦东新区居家养老评估和服务指导中心就请来骨科医学专家,为评估员讲解骨折的不同情形,“有的老年骨折是要命的,有的骨折三五个月就恢复了。”这样的培训旨在让评估团队升级专业知识准备,统一评估手势。
“第六险”亟需多元筹资
尽力维持公平、严把入口关,某种程度上透露着资源的稀缺。
“弄虚作假属于骗保行为,要承担法律责任的”“医保资金是看病救命用的,我们不能乱花”……平日里,白茹工作的一部分是面对部分对长护险评估结果有异议的老人及家属,做好解释工作。“大部分老人是解释得通的,做我们这个工作最大的感受是,还是好人多。”
从全国来看,上海的长护险试点更趋普惠性。比如,对二级或三级的失能老人都给予服务,而其他一些试点城市仅对评级四级以上的老人提供服务。
与此同时,多位业界专家指出,长护险服务应是“雪中送炭”,是一种“兜底”的保障,其筹资模式需更多元。眼下,各地正在探索不同的路径,以应对滚滚而来的长寿时代。这也正是试点的意义,各地的实践最终汇总升级为长护险的“国家版本”。
最新数据显示,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近3亿。一面是老年人越来越长寿,一面是“多病共存”,护理需求、长期照护需求等陡然增加。走访中,多名长护险评估系统相关从业者都有一个类似的感受:人们对长期护理的需求很可能会超过对看病就医的需求。因为,失能或半失能老人不太会每天去医院看病,但每天都需要在家庭中的这一护理服务。
在跟随评估员入户的匆匆脚步中,记者能感受到这份紧迫感。小吉说,今年的新申请量,再叠加2022年至今的两年到期复核量,今年下半年注定是入户评估的高峰期……
相关问答
什么是 资产评估 ?_在线咨询公司法法律团队—华律网(66law.cn)什么是资产评估?2024.01.22公司法公司法法律团队咨询我法律解答1、资产评估,是指评估机构及其评估专业人员根据委托对不动产、动产、无形资产、企业价值...
评估 和预测有什么区别?评估[pínggū]评价;估计。预测yùcè,意思是预先测定或推测。是指人们利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手段,预先推知和判断事物未来发展状况的一种活动。评估是获取...
估价和 评估 有什么区别?目前在估价行业中,对这种活动的称呼不尽相同,主要有“估价”和“评估”两种。一般情况下,估价和评估可以不作区分,能够交换使用。但是科学、严谨地说,“...
工程 评估 是什么意思_法律问答—华律网[回答]工程评估是对规划、项目建议书(初步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申请报告、资金申请报告、社会资本合作(PPP)实施方案等项目前期咨询成果...
评估 类型有哪些?房地产评估业务中一般有哪些类型1、土地使用权出让和挂牌土地使用权的价格评估;2、企业改制、上市、资产重组、联营、兼并、合并、破产清算等各种经济活动中...
项目评审和 评估 有什么区别?项目评审和评估是两个经常用于项目管理的术语,虽然它们都涉及到对项目进行分析和评估,但它们的焦点和方法有所不同,下面是它们之间的区别:1.评审的焦点在过...
评估 方式分为哪三种?1、市场法。市场法是利用市场上同样或类似资产的近期交易价格,经过直接比较或类比分析以估测资产价值的各种评估技术方法的总称。市场法是资产评估中最简单、...
什么是 评估 分析?评估分析法是依据统计数据,建立数学模型,并用数学模型计算出分析对象的各项指标及其数值来评估分析的一种方法。与定性分析评估分析相对应的(主要凭分析者的直...
分析 评估 是什么?评估企业内外环境状况,以发现最佳机遇。此种评估也可称作现状分析评估,它一方面要检查企业现行战略是否能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如果不能增效就要重新考虑这种战...
评估 内容怎么写?评估报告,一般是指评估师根据相关的评估准则的要求,在履行必要评估程序后,对评估对象在评估基准日特定目的下的价值发表的、由其所在评估机构出具的书面专业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