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测名打分 正文

正见 何为“正见”?何为“不正见”?人生的关键,你get到了吗?

何为“正见”?何为“不正见”?人生的关键,你get到了吗?

人生偏差太多,感觉迷茫混乱怎么办?没有恰当的人生目标与方向,在恶性竞争中难以摆脱,面对各种痛苦,无解状态怎么办?今天让我们从“八正道”里找寻答案,用“正见”这个锦囊,在这物欲横流、尔虞我诈的世界活出愉快、精彩和智慧。

何为“正见”

正见,是佛教“八正道”之一。

八正道,指的是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这八种修行方法。依出世间的八正道去实践,将可获得生命的解脱;依世间的八正道去实践,可成为善人君子。

“八正道”能帮助大家,在物欲横流、迷茫混乱的时代找到生存之道;在学习、工作、生活上,给予恰切的指导。

关于“正见”,圣严法师开示:正见即正确的知见,由闻四谛理,认识宇宙人生的真相是苦、空、无常,是无一法能独立存在,也无一法是永恒不变的。因此,明了这短促人生要保持纯洁善良,不纵我役物,随流恶染;要把偏执的思想,改正过来。

印顺法师的《佛学概论》说:“正见,最先是闻慧,即对因果、事理、四谛、三法印等,从听闻正法,而得正确深切的信解,理解佛法,以佛法为自己的见地。”

“八正道”以“正见”为首。就是说,正见最为重要。因为有了正见,对于事理才会有正确的认识,才能破除谬妄偏差的俗知俗见,最终悟入正道。

有正见,能离苦

悉达多太子在出生的时候,世上已经有了很多修行者和思想家。当悉达多在菩提树下觉悟成佛时,那些修行者仍然在依靠自己的想法,去寻求世间的幸福或解脱的道路。

佛陀在弘法的过程中,经常要与这些修行者对话,并以“正见”来引导他们,使其从“盲修瞎练”的用功,转变为“智慧”的成长。

我们可以从《杂阿含经》中,读到佛陀关于“正见”的开示: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观色无常,如是观者,则为正见;正见者则生厌离,厌离者喜贪尽,喜贪尽者说心解脱。如是观受、想、行、识无常,如是观者,则为正见;正见者则生厌离,厌离者喜贪尽,喜贪尽者说心解脱。如是比丘!心解脱者,若欲自证,则能自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这里可以看出,有“正见”的人,知道诸行无常,能够引导各种人解脱苦恼,自己也能觉悟而超越生死,非常令人赞叹。

用正见,指导生活

对于在各行各业过着世俗生活的人来说,如何以“正见”来指导修行和生活呢?

有一次,一位并未出家的婆罗门见到佛陀,就很直接地问了关于“正见”的问题。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时有生闻婆罗门,來诣佛所,稽首佛足,与世尊面相问讯慰劳已,退坐一面。白佛言:“瞿昙!所谓正见者,何等为正见?”

佛告婆罗门:“正见有二种:有正见世俗、有漏、有取、转向善趣,有正见是圣、出世间、无漏、不取、正尽苦、转向苦边。

何等为正见世俗、有漏、有取、转向善趣?谓正见有施,有说,有斋,乃至自知不受后有。婆罗门!是名正见世俗、有漏、有取、向于善趣。

婆罗门!何等为正见是圣、出世间、无漏、不取、正尽苦、转向苦边?谓圣弟子,苦、苦思维,集,灭,道、道思维,无漏思维相应,于法选择、分别、求觉、巧便、黠慧、观察,是名正见,是圣、出世间、无漏、不取、正尽苦、转向苦边。”

佛说此经已,生闻婆罗门闻佛所说,欢喜随喜,从座起去。

佛陀在解答婆罗门关于“正见”的问题时,首先告诉他正见有两种:一种可以引导世间向善,一种可以寻求解脱之道。

比如很多人认为布施、持戒、劝善,能够很好地帮助他人,并且避免自己犯错。但是在做这些事的时候,是依照世俗的观念去判断是否正确。这虽然是在行善法,但却不究竟。

所谓正见,是依“苦、集、灭、道”四圣谛而树立的见解,能以此判断诸多法门是否趋向于解脱道,以“正见”来“择法”,明确修行的终极目标是什么。

正如《阿毗达磨辞典》对“正见”的解释为:

云何正见?谓圣弟子。于苦思惟苦。于集思惟集。于灭思惟灭。于道思惟道。无漏作意相应。所有于法简择。极简择。最极简择。解了等了近了。机黠通达。审察聪睿。觉明慧行。毗钵舍那。是名正见。

所以,佛教的“正见”特别强调“四圣谛”思维法。

很多佛弟子可能觉得,自己对四圣谛是非常认可的,但是在发生问题时,仍然想不通,很难运用“胜义谛”的教法去化解自己的烦恼。

其实,在困境缠缚的当下,我们很难一下子抽离出来,那些不自控的负面情绪,会加深我们的种种疑惑,这恰恰是检验和提升修行的时候。也许现在还不能时时保持“正见”,但是在对境出现时,能够及时发现“不正见”,便能避免受其挟使,误入歧途。

远离“不正见”

世人常常会产生的“不正见”大约有五种。

萨迦耶见 :又叫“身见”,这是一种外道的见解,认为五蕴实有,执此为我,而生种种谬误的见解。《成唯识论》曰:“萨伽耶见,谓于五耶蕴执我我所,一切见趣所依为业。”

边见 :有了我见,即计度我为死后常住不灭者,或计度我为死断灭者,此即佛教所反对的常见或断见。

邪见 :认为世间无生果之因,亦无可招之果,故为恶不足惧,为善不足法,此种见解,乃见之最邪者,故名邪见。

见取见 :于前种见上随执一端,以为最胜,即固执其所见,一切斗争依之而起,故以一切斗争所依为业。

戒禁取见 :印度古代苦行外道,认为受持牛、狗、鸡等戒,可以得涅槃之果。这种非因计因,非道计道之见,是为戒禁取见。

佛教告诉我们,世间万事万物都是因缘而生的。我们的身语意所产生的后果,都会在缘起中展现出来,但却没有什么能困住我们,因为一切都不会永恒不变。

能改变生命方向的,正是我们自己。不管在佛陀修行的年代,还是现在,都有各种言教、思想在世间传播。敏而好学的佛弟子,又要怎样在这样的环境中树立“正见”呢?

文章来源 | 成都文殊院

图片来源 | 觉悟号

摄影 | 丹珍旺姆、张科

何谓正见?

正见,既不是善见,也不是不善见。不是信佛就是正见,不信佛就非正见。正见,是如实地认知,如实地观待自己,如实地观待他人,如实地观待诸法,如实地观待世界,如实地观待轮回与涅槃。正见,不是头脑中的思维,认识,不是心灵的觉受与经验。而是对实相理地的证入。啥是证入啊?对于一个从来没有吃到苹果的人,你看到经文说,啊,苹果是甜的,苹果是圆的,苹果不是黑的,苹果有果皮、果肉、果核等等。因为这是先贤说的,所以你相信了。这不是证入。概念性的理解从究竟讲毕竟毫无意义,不过增加了头脑的自我催眠罢了。甚至,你会以为,”苹果不过如此:苹果是甜的,苹果是圆的,苹果不是黑的,苹果有果皮、果肉、果核等等。既然都知道了,也就没必要吃苹果了,你看我不吃也知道苹果的种种“。。 这便是邪见。邪见误人。正见,是如实地认知,如实地证入,不动转,因为一切惑消失了。好比,有一天,阴差阳错的,你咬了一口苹果,吃了一个苹果,你会发现,什么甜的,圆的,皮、果肉、果核等等描述,乱七八糟的其实都不是苹果,都是多余,甚至都是某种误导。只有当你亲自吃了苹果,才谈得上对于“苹果”的正见。如实地认知,如实地观待。如实地证入。

——澄江明月色成空

相关问答

正知、正行、正念是什么意思?就是李嘉诚在商学院演讲时说的._...

[回答]正确的知识,正确的行为,正确的念想,指人要坐得正,行的端

正见 相对说是什么意思?

正见相对说是指一种哲学思想,认为真理是相对的,即不同的人可以有不同的看法,而没有一个看法是绝对正确的。正见相对说强调了主观性和多元性,认为每个人都有...

三国志赵云传的译文?

亮令云与邓芝往拒,而身攻祁山。云、芝兵弱敌强,失利于箕谷,然敛众固守,不至大败。军退,贬为镇军将军。七年卒,追谥顺平侯。初,先主时,惟法正见谥;后主...云...

一念 正见 莫耽搁什么意思?

有一个好的想法就要去做不要耽误了有一个好的想法就要去做不要耽误了

帮忙解释一下什么是出世必先入世?

必出世者,方能入世,不则世缘易坠;必入世者,方能出世,不则空趣难持。前两天,在看电视剧的时候,期间他们正在上课,老师的一个提问,梁山柏的一个回答,将出世与...

佛教里五欲指的是什么?

五欲,又名五妙欲、五妙色,即财、色、名、食、睡,;系指染著色、声、香、味、触等五境所引起的五种情欲。1.财欲∶就是世间一切之财宝。因为人以财物为养...其...

关于“抬头三尺有神明”的心悟,今天看了些佛学方面的文章,忽...

[回答]1、似是而非,没有经典依据.2、也许你想太多了,我第一次听说.3、建议经多读一些,或坚持读经,以坚固正见、增加智慧!1、似是而非,没有经典依据.2、也...

渡头 正见 横渔艇,林外时闻响纬车②。最是】作业帮

[最佳回答](1)B“诗的前三联从视觉角度写所见”错误,第三联后一句“林外时闻响纬车”也是听觉.C“尾联则点明了全诗的主旨”错误,尾联还是写景,没有点明主旨.E...

...舟岳阳城下树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正见 空】作业帮

[最佳回答]端居——李商隐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翻译:爱妻从远方的来信很久都没有收到了,我得不到家人音讯,只有...

远山叠叠,三星映画桥. 正见 小舟,穿行荷叶中(二字动词) - 3w...

思索思索远山叠叠:象形两个“厶”重叠;三星:三点映“画桥”:“冖”“正”见:“十”小舟:象形“心”底部(除了三点外部分)穿行“荷叶”中:荷叶象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