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文嚼字常见错别字辨析“果”
【病例】食不裹腹,衣不蔽体已成为历史,今天,人们对饮食的要求,已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诊断】音同致误。
【辨析】果,本指树木结的果实。大凡果实,皆饱满而圆胀,庄子便用“果”来形容人的饱足的样子。他在《逍遥游》中写道:“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腹犹果然”就是肚子像果实一样圆滚滚的。成语食不果腹,则是说吃不饱肚子。常用来形容贫苦的生活。裹虽和‘果”同音,但意思是指在外部包扎、缠绕,“衣不裹腹” 也许还可以说,“食不裹腹”让人如何理解?
五个字,破解小学生解释词语难题!考试再也不怕了
对于小学生来说,阅读理解是从理解词语的意思开始的。对于“理解词语”在每个年段有不同的要求:
一二年级: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三四年级: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五六年级: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可以说,理解词语的要求是贯穿整个小学阶段的,理解词语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同时,理解词语、解释词语也是小学语文试卷考查学生阅读能力的必备项,几乎每一份试卷中都会有相应的题目。
可是,翻阅学生的试卷,你会发现“解释词语”也是失分的重灾区。很多学生并非读不懂文章的内容,可是要让他准确地解释词语的意思,他就慌了神,试卷中的答案明确不符合评分标准的要求。一张试卷中一个“解释词语”的题目分值一般是2分,至少会出2个词语让学生解释。不少学生往往4分全失,让人痛心。
其实,对于小学生来说,解释词语的意思并不难,只要掌握了相应的方法,碰到什么样的词语都不怕。网上有人把小学生解释词语归纳出18种方法,我觉得是把简单的问题搞复杂了。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也不过5、6种,我把它们用五个字来概括:近反拆形联。
1. 近:近义词解释法
解释词语的时候,我们可以找出这些词语的近义词,通过换词的方法来解释。必要的时候,也可以作适当的限制和补充。
例如:
休憩——休息
竣工——(建筑物、工程等)完工
增添——增加
美丽——漂亮
2. 反:反义词解释法
找到要解释词语的反义词,通过在它的前面添加“不”字(或者添加“没有”)来解释。
例如:
野蛮——不文明
善良——没有恶意。
紧张——不镇定
懦弱——不勇敢
3. 拆:拆分词语解释法
就是把一个词语先拆分成多个词素(字),分别解释每个字的意思,再把它们的意思连在一起。
例如:
幽香——幽:清幽。香:香味。幽香:清幽的香味。
驻守——驻:驻扎。守:防守。驻守防守。
愧疚——愧:惭愧。疚:内疚,心里不安。愧疚:惭愧,内疚,心里不安。
4. 形:形容解释法
有一些词语无法拆分解释,尤其是一些包含叠词或者复韵的词语。这个时候最常用的方法就是用“形容……”的方式进行解释。
例如:
怏怏不乐——形容没有精神,不高兴的样子。
蹒跚——形容走路缓慢,一摇一摆的样子。
需要注意的是,很多时候,我们需要把拆分词语解释法和形容解释法一起使用。
例如:
震耳欲聋——震:震动。耳:耳朵。欲:快要。聋:耳朵听不见声音。震动的声音把耳朵都快要震聋了。形容声音非常大。
5. 联:联系上下文解释法
看一看《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就知道“联系上下文”是理解词语意思最重要的方法,也是学习的重点,所以在小学低、中、高三个年段都要作为重点进行训练。
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时,要求学生必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说出词语的本意;二是说出词语在文章(句子)中的意思。教师评卷的时候也需要分别给分。这也是造成很多孩子失分的主要原因。不少孩子在做这类题的时候只写出了词语的本意,却不会写词语在文中的意思,实际上只要运用“找对象”的方法,弄清楚这个词写的是“谁”,自然就能准确地解释“他怎么样”了。
例如:
(1)春天的小草生机勃勃,到了秋天,就变得面黄肌瘦了。
面黄肌瘦——原指脸色发黄,肌肤消瘦的样子。文中指小草到了秋天枯萎凋零的样子。
(2)今天,我卖废品得了5元钱,高兴得在院子里蹦来蹦去。爸爸看见了说:“我闺女今天发大财啦。”
发大财——原指获得大量的金钱。这里指我卖废品得了5元钱,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就像发了大财一样。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要求孩子不仅要做到“词不离句”,更要做到“句不离段”,甚至要跨段从上文,或从下文中找到相应的信息,在具体的语境中对词语加以解释。
例如:学习《灰雀》一课。
原文:
列宁问:“会飞回来?”
“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
第二天,列宁来到白桦树下,果然又看到那只灰雀欢蹦乱跳地在枝头歌唱。
现在要解释文中“果然”一词的意思。联系上文,男孩说灰雀“会飞回来”,第二天,正如男孩所说,灰雀飞回来了。由此可以推知,“果然”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是意料之中的事。
当然,解释词语的意思还会有许多方法,比如: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法、比喻揭示法、下定义法、归类解释法等。但最重要、最常用的就是“近反拆形联”五种方法,只要孩子们熟练掌握以上五种方法,一般来说应对考试是没有问题的。
相关问答
【 果然 和竟然的 意思 分别是什么?】作业帮[最佳回答]果然就是你预料之中的,竟然就是不在你预料之中。
果然 什么 意思 ?“果然”的意思:副词,表示事情的结果与所料所说相符。连词,假设事情的结果与所料所说相符。“果然”的释义:1、确实如此,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2、...
果然 是什么 意思 ?1、果然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guǒrán。释义:饱足貌;隆起貌。果真如此。指事实与预料的相同。兽名。长尾猿。2、出处:《庄子·逍遥游》:“适莽苍者,三...
果然 是啥 意思 ?“果然”的意思:1、副词,表示事情的结果与所料所说相符。例句:里头果然有一件粉红色的纱衣,她就拿起来,转身走进树林。2、连词,假设事情的结果与所料所说...
果然的 反义词是什么[回答]果然的反义词有:不料、偶然、恰好、居然等词语。1、不料[bùliào]即没想到,没有预先料到。用在后半句的开头,表示转折,常用“却、竟、还、倒...
果然的意思 。居然的意思?果然的意思是确实如此,表明一些事情的结果和一个人内心的想法是一样的。居然是超出意料之外的结果。形容一件事情的结果和一个人的内心想法是完全不一样的。...
居然、竟然、突然三个词有何不同,如何区别?“果然”、“居然”、“竟然”这三个词都是副词,都能“表明预期和结果的关系”,经常用作状语。但三者也有差别,应区别清楚。“果然”,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
为什么“ 果然 ”和“果不其然”是一个 意思 ?指果然不出所料解释:果然如此。指事物的发展变化跟预料的一样。近义词:果然如此、不出所料出自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回:“我说姑老爷今非昔比,少不...
果然 ,居然和竟然的区别?果然是心里有猜想,但不确定,事实证明和自己猜想的一样。含有“真的,果真这样”的意思。“居然”,表示预期和结果相反,含有“没料到会这样”的意思。这有两...
灰雀中 果然的意思 是什么_作业帮[最佳回答]1、事实与想的一样,不出意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