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成人改名 正文

入世 中国入世谈判,美提出7个要求,朱镕基:让步3个,剩下由你们让步

中国入世谈判,美提出7个要求,朱镕基:让步3个,剩下由你们让步

中国自1986年7月10日向世界贸易组织的前身—关贸总协定递交复关申请起,到2001年12月11日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历经多次谈判,长达十五个春秋。

这期间和美国的谈判最为艰难,用跌宕起伏、一波三折来形容丝毫不为过。

1999年11月,美国派代表到中国北京进行入世谈判。这场谈判历经六天六夜,状况百出,美方出尔反尔,一再变卦。

当时,负责谈判的外经贸部国际司司长龙永图,在关键时刻打电话给朱镕基总理。朱镕基总理亲自上阵指挥,最后才取得双赢的结果。

这场中美谈判为何如此艰难?中国入世又为何经历了漫长而又坎坷的道路?

一.路漫漫其修远兮

实际上,这已经不是中美就入世进行的第一次谈判了。

1986年,为了深化改革开放,也为了中国的经济可以快速的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当中,中国向关贸总协定递交了“复关”(复关指的是恢复中国在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中缔约国的地位)的申请。

然而,从递交“复关”申请开始到最后“入世”,中国可谓是经历了一场漫长的“旅程”。

1999年3月15日,朱镕基总理在对外记者招待会上说道:“

中国进行复关和入世谈判已经十三年了,黑头发都谈成了白头发,该结束这场谈判了。

朱总理没有想到,在他讲完这句话后八个月,1999年的11月,美国会在中国北京,就入世谈判展开一场又一场令人啼笑皆非的“闹剧”。

时间回到1999年的11月10日。

美国贸易代表巴尔舍夫斯基带领的美国谈判小组到达北京,美方代表这次到来是在美国总统克林顿的授意之下,为的是将1999年4月份未在美国成功签署的中美入世协议重新签署。

1999年4月,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前往美国访问。按照计划,中美双方此次会签署中美“入世”协议。

但是在朱镕基总理到达美国,和克林顿谈及此事的是时候,

克林顿却反悔道:对不起,我们恐怕不能签署协议。

不过克林顿的反悔在美国商界引起了巨大的反对。于是,他又反悔了,打电话给朱总理道:中国可以把谈判小组留下,我们就协议再次商讨之后做出修改,然后再签订。

克林顿的这一行为激怒了朱镕基,朱镕基当即就拒绝了他:你们美国人出尔反尔,你们说要签协议就要签,不要签就不签。这是什么道理?如果你们真的想谈,我们可以在中国北京谈判。

朱镕基访美结束之后的五月份,中国在南斯拉夫的大使馆竟然被炸毁!举国愤怒,不少群众自发到美国大使馆前游行示威,要求美国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克林顿紧急打电话给中国领导人,要求再次进行入世谈判。不过,这样的氛围下是不适合进行谈判的。

到了1999年的夏天,事件的转折点出现,中国女足踢进了世界杯的决赛。克林顿抓住这个机会,效仿周恩来和尼克松的“乒乓外交”;他亲临世界杯的决赛,赛后向中国表示祝贺。

克林顿的这一“主动示好”行为,使得之后在上海举行的全球财富论坛上,不少美国商界领袖对中国表达了积极乐观的态度。

在这样的情形下,美国和中国的关系逐渐缓和。克林顿紧接着在1999年的八月和十一月两次致电多国领导人,希望和中国的谈判可以尽快恢复。

这才有了11月10日,巴舍夫斯基带领美国谈判小组到达北京的事情。

而与此同时,美国的闹剧也开始上演了!

中方本以为美方此次是带着诚意前来谈判,却没想到他们接下来几天的所作所为让人大跌眼镜。

这次谈判本是说定在两日之内谈好,然后就签协议。因为中美双方本来就中国入世已经达成了大体的共识。

可事实证明,美方像是一只老狐狸,阴险狡诈且自私自利至极!

美国代表团到达北京的第二天(11月11日),谈判就出现了意外。美方态度十分强硬的提出多个不合理要求,为的是从中方压榨更多的利益给美方。

当然中国谈判队伍清楚,美国只是在虚张声势罢了,他们想要得多,但是没有一个能站得住脚的理由。于是,他们的要求都被中方婉拒了,不过美国人显然不满足。

到了11月13日,美方代表团突然决定他们将要于当天十点钟离开。早上的时候,朱镕基得知了这个事情,于是立马决定会见美国代表团。朱镕基的这次会见是卓有成效的,美代表团不走了,他们将留下来继续谈判。

不过这场闹剧还未结束,11月14日的凌晨4点,美国人又将行李搬到了车上,又要离开?!

不过,这次他们在车子发动之前似乎又“想通了”,又把行李一件件扛了下来......

在此次美方来北京谈判的整个过程中,美方闹剧不断、立场和态度强硬,话里话外都要求把美方的利益最大化。

11月14日凌晨的五点,美方的代表巴尔舍夫斯基又一场坐在了谈判桌前和中国代表谈判。不过,情况并没有什么好转,局势依旧僵持,毫无进展。

巴尔舍夫斯基看谈判没有进展,于是向中方下了最后通牒:克林顿总统将于当地时间4点到欧洲,4点之前中美必须讨论出一个结果,达成协议,这样总统才能在访问时候宣布谈判结果。不然,美方代表将于11月15日上午离开北京,谈判只能中止。

距离巴尔舍夫斯基提出的最后时间只剩下不到二十四个小时,而中国代表团负责谈判的龙永图等人显然还未做好万全的准备。

这次谈判对中国极其重要,能走到今日这一步已是极其不易,龙永图不想搞砸它。

但是面对美方的无理要求和强硬态度,龙永图也并不打算直接妥协。

问题来了,既然和美国的谈判这么艰难,又何必要要和它谈?

二.黎明前最黑暗

其实,在1986年中国提出“复关”的申请之后,一开始所有的谈判一直都很顺利。但是世界贸易组织有一规定:所有的成员国都有否决权。

除此之外,还有一“奇葩”的规定:“不歧视”原则。

由于中国和美国涉及多达六千多种的税收产品,而根据世贸组织“不歧视”的原则,中美双边谈判的结果可以适用于所有成员国。

只要美国能和中国谈成高价税收,其余成员国就可以坐收渔翁之利。所以,他们很愿意看到美国对中国进行高价勒索。

根据当时的外经贸部国际司司长龙永图描述,当年的世贸组织有一百三十多个经济成员国,但是只有三十多个成员国和中国进行了谈判,剩下的国家几乎都没有参加谈判。

原因是他们相信美国的谈判结果就可以代表他们的立场。

而在整个入世谈判的过程中,最为难搞的对手恰恰是美国。

如果中国和美国谈不拢,也就意味着那些成员国会跟美国站在一个立场。

所有,中国谈下美国才能消除入世的最大障碍。但,和美国的谈判显然没有那么的容易。

谈判本该是双方达成共识的过程,在坚持自己利益的原则之下不波及对方的利益。但是美国此次来中国谈判显然没有遵守这一原则。

对于龙永图而言,这次谈判,不能把向对方的立场靠拢当作让步。谈判桌上,如何能最大程度的维护国家的利益才是最为重要的事情。

在接到美方代表最后通牒之后,中国代表团内的一个代表石广生,要求先询问朱镕基总理的意见。但是他电话还没打完,美国代表团却要离开?

又一幕闹剧上演了。

11月14日晚上7点,美国代表团在没有任何预兆和通知的情况下径直离开了外经贸部。然后,竟然“消失”了,再也联系不上他们了!

紧接着美方的谈判负责人在未告知中国谈判代表团的情况下,向克林顿报告称,中方已经做出了一些让步,但是谈判的形势如今很僵,是否美方要作出一定妥协?

克林顿给出的回答是:不,你们已经尽力了。

美国代表团的“突然消失”,对于龙永图和石广生而言,这可笑又可恨。

谈判代表不见了,谈判无法再继续进行下去,这是否意味着此次谈判又以失败告终?

在美国代表团失踪之后,唯一和中方联系的一个电话,是要求中国的礼宾部负责美方第二天回美国的行程安排。

一直到晚上11点钟,在朱镕基总理的指示下,龙永图在驻华代表处找到了负责美方工作谈判的工作人员卡西迪。

龙永图告诉卡西迪:中美进行此次谈判,举世闻名。美国不能以这样突然消失的方式来结束,我们双方必须见面讨论,对如何回应新闻界,做出合理的解释。

又过了一个小时,美国代表团的巴尔舍夫斯基回电给龙永图称,美方希望在次日凌晨四点半小范围见面协商。

凌晨四点半,中美谈判代表再次见面。美方已经准备好了所有的协议纸质资料,并且提出要对协议上的每一个字、符号都要进行校对。

美方的这一提议让龙永图大吃一惊,这是不是意味着美国打算签署协议了,不过美方会这么顺利的签署么?

三.胜利前最绝望

不出龙永图所料,按照美国人一向的办事原则,事情没那么简单。在签署协议之前,美国提出:只要中国答应我们提出的7个要求,我们就签署。

美国在完成所有的校对之后又说:这7个要求,中方必须接受,不能接受的话,前面谈的所有要求都作废。

美方提出的要求包括一些农产品、农业资料的进口关税今后由美国来调节等等......

而这些要求,不是龙永图一个人能决定的,他需要请示中央的高层领导来做政治判断,于是他打给了朱镕基总理。

接通朱总理的电话之后,总理先是询问他,依照他的经验,美国是否是真的要签署协议!龙永图表示,依照他多年和美国人打交道的经验来看,美国是打算要签字的。

朱总理思考片刻之后告诉他,既然这样,我相信你的判断。这次务必要让美国人在协议上签字!不要放他们走!

但是在上午十点,发生了一件事情。朱镕基总理亲自到了外经贸部的谈判现场!

根据龙永图的回忆,当时总理到了现场之后,他先是向总理报告了当前谈判中的分歧点。紧接着,总理便表示:我亲自和美方代表谈。

谈判当中的分歧点有多个,像是要解决反倾销中的市场经济地位问题,当时中国的底线是最多只能五年,而美方则要求二十年。

朱总理亲自上阵和美方谈判的时候,第一条关于反倾销中的市场经济地位问题,总理提出可以把时间延长到十五年。

接下来的两个问题,总理也做了不同的让步给美方。

龙永图在听总理讲话的期间,先后递上三张条子给总理,上面都写着“没有授权”。

他担心是否因为总理平时忙碌,对于谈判的一些细节问题已经记不清了,他写条子是为了提醒总理。

但是他没有想到,总理直接转身告诉他:“龙永图,你不要再递条子了。”

在做出了三个让步之后,从第四个要求开始,朱总理便直接告诉美方,中方已经显示诚意,作出让步;后面的几个要求你们也该作出让步,如果你们同意没,我们就签字。

此后,美方确实做了让步,像是农产品、农业资料的关税问题今后还是由中国政府来调节等。

经过一段时间的商议之后,美方最终同意和中方签署入世协议。

朱总理为了解决中美谈判的问题,站在一个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做出了一些调整,来换取对方的让步,这才是谈判的精髓和意义所在。

中方和美方的入世协定签署过后两年,2001年11月10日,世界贸易组织第四届部长会议在卡塔尔的首都多哈举行,会议上通过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协定。大会主席卡迈勒敲响了手中的木槌,宣布《关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决定》通过。

为了这一锤,中国等了足足十五年。

同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这个古老神秘的大国终于融入了世界经济体系。

那当时中国为什么一定要加入世贸组织呢?

四.中国“入世”的未来

根据当时的社会情况来分析。“入世”就等于是开放,开放在某种意义是接受国际的规则。接受国际规则则能为中国的体制和营商环境做出改善,也能使得中国的营商条件符合国际标准。

只有这样,才能使整个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在符合国际惯例的环境下进行。比如中国过去搞外贸,只能由少数的外贸公司搞垄断。但是中国加入世贸之后,根据世贸组织的规则,千万个企业可以直接搞外贸,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中国外贸体制的生产力。

换句话说就是用开放的方式来解决和推动中国体制的进步。

回顾中国“复关”到加入世贸组织,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20世纪80年代初到1986年,酝酿筹备“复关”事宜;

第二,1987年到1992年10月,审核议论中国的经济贸易体制,中国当时的问题核心是,要搞市场经济还是计划经济;

第三,1992年10月到2001年9月,中方进行实质性谈判,主要包括双边市场准入谈判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法律文件谈判。

在中国成功加入世贸组织之后,龙永图曾表示:在中国“入世”这个问题上,我们谈了十五年。对于原则性的问题,我们坚持了十五年;如果要什么都答应,谈判早就结束了。

当然,谈判的过程艰辛、时间漫长,也恰恰证明了中国在为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上所付出的巨大努力。当然,根据当时中国的经济情形,谈判多进行几个回合,也算是为国内的产业和企业争取了稳固自身的缓冲期。

最后,既然是谈判,双方都有得失。中国在加入世贸享受世贸带来的利益的同时,也必然会依照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承担相应的义务。

中国加入WTO作出了两项庄严承诺:第一,中国允诺遵守国际规则;第二,承诺逐步开放市场。

这两项承诺对消除“中国威胁论”有很大的帮助;对于营造健康开放的国际环境、增加外国投资者的信心有很大的益处;也能使得中国经济成为世界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

如今的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发展和世界的发展密不可分,任何国家想要用卑劣的手段阻止中国的发展都是痴心妄想。

忆往昔,当年谈判之艰辛;追今日,中国已构建并走好一条新发展的格局之路。中华民族已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政治关键词·“入世”|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曲折历程

【编者按】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这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大事。政治是理解现代国家的钥匙,也是深刻理解日常生活实践的知识和素养。值此新中国成立70周年到来之际,继今年全国两会期间首度开设“政治关键词”专栏之后,澎湃新闻再度和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上海市政治学会联合推出这一专栏,旨在通过解释新闻与生活中的政治关键词,普及政治学常识。

今天的政治关键词是“入世”。

从“复关”到“入世”是怎么回事?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即“入世”;但在1995年之前,我们的说法是“复关”。之所以会有这种说法的转变,是因为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于1995年,其前身是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成立于1947年,中国是创始国之一,但创始国地位长期被国民党当局占据。1986年7月10日,中国政府向关贸总协定正式提出“复关”申请。1995年1月1日,关贸总协定转为世界贸易组织;1995年11月,中国政府照会世贸组织总干事鲁杰罗,把中国“复关”工作组更名为中国“入世”工作组。

为什么说十四大推动了“复关”谈判的进程?

江泽民曾说:“一九九二年,党的十四大确定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标志着我们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大大推动了我国‘复关’谈判的进程。”

党的十四大之前,中国“复关”谈判谈了6年,未有实质性进展。之所以如此艰难,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市场经济”这四个字:一方面,我国对“市场经济”的定位不清晰;另一方面,我们又要向西方国家承诺能够履行基于“市场经济”的规则。党的十四大明确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谈判的核心问题一下子迎刃而解。

1992年10月19日,外经贸部马上将党的十四大报告传到了日内瓦。10月21日,关贸总协定第11次中国工作组会议召开,正式结束了对中国经济贸易体制长达6年的审议,谈判立刻进入实质性阶段。党的十四大之后,国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步伐明显加快。中国从自身发展需要出发,主动进行了关税与非关税措施的减让;逐年降低了外资准入标准;加紧清理、修订了相关法律法规。这些措施有力促进了“入世”谈判。

中国“复关”的三原则是什么?

1993年底,在同美国总统克林顿举行首次会晤时,江泽民阐明了中国“复关”的三原则:“第一,关贸总协定是一个国际性组织,如果没有中国这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参加是不完整的;第二,中国要参加,毫无疑问是作为发展中国家参加;第三,中国加入这个组织,其权利和义务一定要平衡。”这三项原则,明确了中国在谈判中的地位,反映了中国发展的现实,决定了互利共赢的谈判目标,从而为中国“复关”谈判定了基调。

对中国“复关”的三原则,一些发达国家从一开始就坚决反对,他们反对的焦点是: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身份。但在这个问题上,中国非常坚持,江泽民曾尖锐地指出:“我们绝不会为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拿国家的利益和安全做交易。这就是我们的政治底线。”当时的外经贸部部长石广生回忆:美国保险业巨头美国国际集团(AIG)想在中国建立独资的人寿保险公司,在美国找克林顿总统,在中国找江泽民主席、朱镕基总理反复谈,但“我们坚决不同意,中央的方针很坚定,只允许外国寿险公司以设立合资公司的形式进入中国,且外资股份不能超过五成,不能控股。” 2008年金融危机后,AIG遭重创。现在看来,如果当时态度稍不坚定,允许AIG在中国建立独资公司,中国保民的损失将不堪设想。谈了15年,我们在原则问题上坚持了15年。如果我们什么都答应的话,谈判早就结束了。经过艰苦谈判,双方最终妥协,我们同意不在法律文件中明确写出中国享受发展中国家待遇,而发达国家成员同意“以灵活务实的态度解决中国的发展中国家地位问题”。谈判实际结果,就是中国享受发展中国家的大部分过渡期和相应的权利,从而充分体现了三项原则的基本精神。

2001年11月11日,时任外经贸部部长的石广生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议定书上签字。随后,他向世贸组织总干事递交了江泽民签署的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批准书。12月11日,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

中国“入世”的意义何在?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中国走向世界舞台过程中具有历史意义的大事。

第一,“复关”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应有之意。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但在关贸总协定中,代表中国的仍是台湾当局。所以,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之后,中央就开始着手研究“复关”问题。第二,“入世”为中国融入全球经济体系,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当然,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实践证明,“入世”之后,中国成功地应对了挑战,转危为机,经济高速发展,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影响越来越大。第三,“复关”和“入世”谈判与中国改革开放互相促进。中国的改革开放推进了谈判的进展,“复关”和“入世”谈判也促进了改革开放的发展。第四,中国“入世”使世贸组织的成员结构发生了变化,发展中国家开始拥有更多话语权。

(作者系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副教授)

相关问答

入世 是啥意思?

入世就是,在保守自己不被世界的风俗影响之后,还要进入世界,去将你的信仰,人生的价值观活出来,去影响身边的人。总之就是,去消极又积极的去面对世界:入世:...

“以出世精神做 入世 事业”出处?原文是怎么说的?_作业帮

[最佳回答]这是道学、佛学讲求的境界.朱光潜先生曾用一句话评价弘一法师,即“以出世之精神,做入世之事业”,这句话其实是对老庄哲学的深刻理解.俗人有俗人的生...

什么是出世, 入世 ?

出世,出离世界,回归自己从幼儿到成人是一个世界化,社会化的学习训练过程,成年人以社会和世界的要求为标杆,确定自己在社会和世界中的存在和价值。这个过程...

如何理解“要出世先学会 入世 ”_作业帮

[最佳回答]道有两种修法,入世和出世.罗兰说:“我国人生哲学综合了儒、道、释三家,所得出的结论是: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情.”所谓出世就是有一种超乎物欲之...

如何理解“出世”与“ 入世 ”的?

通俗地说,“世间”就是在家庭、社会、学习、生活、工作中各种为人处世的原则和方法。因为不涉及到生死、出轮回的问题,因此称为世间、世间法。所谓的入世,就...

入世 出世什么意思?

意思是说,指的是进入人世间和走出人世间意思是说,指的是进入人世间和走出人世间

入世 与入仕的区别?

入世是一种生活态度,与出世(像庄子那样)相对,比如儒家的态度就是入世的,佛家的就是出世的。世是尘世,是日常的生活。入仕是进入仕途,开始做官。“入仕”简单...

帮忙解释一下什么是出世必先 入世 ?

必出世者,方能入世,不则世缘易坠;必入世者,方能出世,不则空趣难持。前两天,在看电视剧的时候,期间他们正在上课,老师的一个提问,梁山柏的一个回答,将出世与...

出世 入世 是什么意思?

出世:古代一种对世俗之事不关注的思想。“世”则指凡尘俗世。入世:指步入社会;投身于社会。出世:古代一种对世俗之事不关注的思想。“世”则指凡尘俗世。入...

入世 音乐表达什么意思?

入世音乐表达的是一种拒绝受制于社会、追求个性和独立精神的态度。《入世》这首歌通过歌词传达了一种哲学思考,表达了对社会混沌状态的认识,同时强调了个人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