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司起名 正文

疍 发现深圳(音频)|怎么区分鹤佬疍,疍家佬和基围人?

发现深圳(音频)|怎么区分鹤佬疍、疍家佬和基围人?

——深圳7000年,有的是你不知道的故事

https://image.netwin.cn/cms/2021/01/01-11-40-317579.mp3

【主播】

刘悠扬(读创/深圳商报首席编辑)

【栏目介绍】

《发现深圳》是读创/深圳商报旗下一份有影响力的文化周刊,致力于挖掘深圳不为人知的历史,开设以来深受市民欢迎。现在我们将《发现深圳周刊》的内容声音化,每天5分钟,给你讲讲关于深圳历史、民俗、文化的小知识。

【本期内容】

上期给大家讲了深圳的渔民,他们自古被称为“疍民”。其实在当地,他们还有更细致的称呼。东部渔民被叫做“鹤佬疍”,西部渔民还有“疍家佬”和“基围人”之分。

鹤佬疍、疍家佬和基围人

◎廖虹雷 彭全民

由于早时宝安沿海分东西部海域,渔民来自的地方不一样,语言和生活习俗亦有分别。所以当地的渔民有东部的“鹤佬疍”、西部的“疍家佬”和“基围人”三种说法。

①鹤佬疍。 明清时期,从福建、潮州、海陆丰迁徙到南澳、大鹏、葵涌、盐田、沙头角的港湾河涌边,泊岸而居,这些渔民多数讲闽潮方言(有部分人会讲客家话),因此被称为“鹤佬疍”。“鹤佬疍”是当地人凭他们的口音直译而称呼的,实际上是“福建佬”的“福”说成“鹤”的讹音。时日一久,香港、深圳和广州一带也就“相约俗成”称之为“鹤佬”了。

鹤佬疍从福建沿海一路漂泊过来,进入宝安(含香港)地域,以海上捕鱼、贩鱼和运输为生。鹤佬船之特征就是在船头两侧画上两只大眼(龙眼),有的雕饰龙纹的银圆或铜圆图案,故俗称“大眼鸡船”,寓意出海“两眼见银”。

大眼鸡船构造较为复杂,船身较大较高粗, 特别坚固,长十几米不等,宽三四米,上阔下尖,前小尾大,靠风帆(后为机帆船)冲波劈浪,无所畏惧。适合较远的航行和在大风浪中作业。同时它的船尾部分多留作住宅,船舱内分设有厨房与睡房,有些还有祖先神位及天后娘娘的神台等,方便四时烧香,祈求平安。驾驶舱最喜欢贴“八面威风,船头旺盛”对联。舱底分设冷库鱼舱和淡水、食品储藏室等,桅、帆、舵、橹、桨、网一应俱全。由于大眼鸡船活动空间大,上盖牢固,风雨难侵,故鹤佬人妇女多数皮肤嫩白,衣着也较为光鲜,若与疍家女人一比,一眼即能分辨。

②疍家佬。 清末民初,由广西、海南和广东番禺、顺德、中山、东莞、肇庆、湛江等地,流入珠江口的松岗、沙井、福永、西乡、蛇口、内伶仃、大铲岛、福田渔农村和罗湖渔民村一带的渔民,他们世代一艇一户泊靠岸边散居。所以语言上和本地一样讲白话,少量如蛇口渔二村讲潮汕语,不会讲客家话。

西部疍家船,多在近海和河涌劳作,故该船身较小较扁而长,一般2米宽,4至5米长,靠摇橹划桨推动小船行进。船的顶篷由竹笪拱形上盖,漆上桐油避风雨,也有称为“乌篷船”的。船舱设有卧室,船尾设为厨房,船尾写上“顺风得利”,以期平安吉利。最尾的船舷还吊着鸡笼养有几只鸡,故俗语道:“疍家鸡,见水没水饮(咸海水喝不了)”。

疍家船,多是在浅海里划桨或摇橹捕捞鱼虾。打鱼的网不大,只有一丈九长,二三尺宽,网与十丈长的绳子连结在一起,方便抛下海由船绕圈网鱼。那时的绳子是用水草搓成的,将草绳浸泡水里个把月,吸饱了水的绳子就和网沉到水里,网上系有一排浮子,渔网就竖立在水中。这种渔网的网眼比大船的围网网眼小很多,也就是网到的鱼虾蟹多数很小。一年里,二至五月为最好的打鱼季节,运气好时,一艇一天捕到10多斤;如果找到一个鱼虾多的好滩头,小半天就可打到50多斤。打来的鱼,没有冰箱保鲜,得马上到码头或墟市鱼栏售卖。怕卖不出,放久不新鲜,常常被渔霸趁机压价收购,被人盘剥,忍气吞声。直至1952年渔改,斗倒渔霸,当地组织渔业合作社,建有避风塘、修船厂、鱼货收购站、渔需品供销社等,“水流柴”的生命安全和生活才有了根本的保障。

③基围人。 基围人,就是住在沿海滩涂围堤上的人家。

清末民初,从广东西江、北江流落到宝安西部沿海的“浮家泛宅”疍民,先前住水浒或住水栏;随着鱼季的清淡,鱼获的减少,他们便向当地的乡村批租滩涂,筑堤围海,开沟建闸,并通过潮汐自然纳苗,养殖鱼虾蟹,进行不投饲料、粗养管理的生产方式。

这种利用沿海滩涂筑成的泥堤或者石堤基围,当地称为“围海”或“基堤鱼水围”。基围内除了种植一造的“咸谷”(红米)外,还在各条河涌土堤的左右侧,把水面分隔成棋盘一样的方格。大的方格面积达数十亩,小的也有十几米,方格里的水深一米多,这就是俗称的“鱼塭”。鱼塭可以养殖乌鱼、立鱼、乌头、海鳗、基围虾、青膏蟹等当地名水产。有了鱼塭,产量也有了保证。

基围人离开泊岸的小艇,改为在海堤或河涌边的水面用木桩、树皮和稻草搭建棚屋安居。这种基围棚又被称为“吊脚草棚”。吊脚棚里按家庭成员分有卧室和一个小饭厅,起居饮食都在棚板上,所以常常擦得洁净光亮。做饭的厨房和杂物间则在居住的草棚对面或隔壁独立搭建。每户根据人口搭建一至三间草屋。因为是草棚,惧怕火灾,所以各家各户相隔一定的距离。上百人的村子,沿着河海堤一溜排着数十间独立搭建的吊脚草棚,颇为壮观。

河堤草棚没有严实的门,故他们自嘲“无门闩”。平日每户出行或劳动时,解开拴在草棚下的小艇则可出河涌,抑或运送稻谷、肥料,抑或上墟集购买日常生活用品。

基围人的村子全是杂姓,不像沙井、新桥、松岗的大姓村子,族群聚居,因而基围村子没有祠堂,没有全村祭祀的活动,生活自由散漫。他们认为,今天在这捞鱼虾或帮耕种,明天说走,把茅棚拆了,或者丢弃,划着小船转身就离开。

基围人觉得自己无“根”,像水上漂浮的柴一样,故戏称自己是“水流柴”。严格来说“基围人”和“水流柴”是有区别的。早期的“水流柴”是出海的渔民、水客;“基围人”以经营基围放养鱼虾蟹为生,也有半渔半农户或者纯粹种田的农家。后来人们把所有在滩涂上生活的人,统称为“基围人”或“水流柴”。

1950年11月2日,广东省人民政府颁布《广东省土地改革中沙田处理办法(草案)》,12月19日,省赴宝安县土改工作团到达县城南头,次日县政府发布土地改革文告。宝安是广东省三个土改试点县之一。第二年春天,土改队员在普查时惊诧地发现,这数十公里滩涂海岸线的一个个“村子”,由草棚组成屋村点竟然没有名字。为使土改登记工作顺利进行,他们给这些聚居点逐一起了村名:翻身村、劳动村、自由村、安乐村、乐群村、三围村、共和村、民主村、和平村……从此,这一批具有“共产主义理想色彩”的革命地名,写入宝安史册,一直沿用至今,甚至成为社区名称。

(作者廖虹雷为深圳本土文化艺术研究会名誉会长、民俗学者,彭全民为深圳市古迹保护协会监事长、文物保护专家)

审读:孙世建

“疍民”究竟属于哪支民系?

历史上,在福州闽江中下游沿江地区水域,居住着一群以船为家,以闽东语福州话为母语,但又有别于当地的福州族群,有许多独特的习俗,是个相对独立的族群——“疍民”。比较认可的说法是:早期文献称他们为游艇子、白水郎、蜒等。

因“以船为家”,也有人戏称为“水上的吉普赛人”。

“疍民”究竟是哪支民族?又是怎么形成的?

“疍民”的由来有几种不同说法。

有学者认为,汉元鼎六年(前111年),正当汉军围剿南越王时,离中原政权偏远的福建,“闽越”之地的“东越王”余善宣布独立。此事传到汉廷后,汉武帝震怒,调集四路大军围攻“东越国”领地。“东越国”内部发生内讧,“东越王”余善被杀,为避免生灵涂炭,“东越国”向汉朝投降。

但有部分将士,害怕遭到杀戮,连夜乘船逃到海上四处漂泊。因此,“疍民”不仅存在于福建境内,东南沿海的浙江、广东甚至广西也有这个特殊的族群——“疍民”。

另一种观点认为,公元893年,王审知率军攻克福州,部分守城将士弃城而逃,乘船沿闽江逃到海上,从此漂泊,居无定所。

支持前一种观点的人较多,理由是,“闽”字,在《说文解字》注为“东南越,蛇种”。最早居住在福建的闽越人,以蛇作为图腾。而“疍民”的信仰则是拜祭先祖无诸及以蛇为图腾,无诸是闽越国开疆拓土之先人,以蛇为图腾崇拜则是闽越人独特的信仰。

在福州地区,“疍民”有“连家船民”的雅称,但也有“曲蹄”(福州话:Kuóh-dà)或“曲蹄仔”(福州话:Kuóh-dà-giāng)的贬称。

为何称之为“曲蹄”呢?成年人常年行走在低矮狭小的船舱内和盘腿而坐,整个大腿弯曲变形,形成类似“八字形”腿脚。因此,俗称“曲蹄”,当然这是贬义的称谓。

女性,则称为“江妹仔”(福州话:Gĕng-muói-giāng)或“江妹婆”(福州话:Gĕng-muói-bò)。一些资料记载称:白水郎、游艇子、蜒。

唐朝时,较为普遍称之为“白水郞”或“白水人”;宋代《淳熙三山志》则称为“游艇子”,认为,“疍”即南方的夷人,与“蛋”、“蜒”字通假。“疍民”一词,从此时开始称呼。

“疍民”从诞生之日起,便受到陆地汉人的歧视,只能世代以船为家,依水而居。

清代福州地方志记载,疍民“其人以舟为居,以渔为业,浮家泛宅,遂潮往来,江干海澨,随处栖泊。各分港澳,不相凌躐。间有结庐岸上者,盖亦不业商贾,不事工作,习于卑贱,不齿平民。闽人皆呼之为曲蹄,肖其形也。以其脚多弯曲故也,俗亦谓之为乞黎云云。视之如奴隶,贱其品也。”

由此可见,“疍民”的地位卑微,经济来源主要为近海和内河渔业捕捞,或从事水上客货运。

历史上,福州城区的“疍民”主要分布在今天的三县洲、帮洲、义洲、鸭姆洲、泛船浦以及上渡、中洲、苍霞、水部等临近闽江水域一带。

当然,城区的附近的诸如南屿、洪塘、闽侯、长乐、永泰、闽清、罗源、这些福州近远郊的沿江地区也有,还有一部分溯闽江而上,迁徙到南平、邵武、顺昌、建瓯、将乐等闽江、沙溪、富屯溪、建溪河流上。

“疍民”沿着闽江出海口至马江、亭江、馆头、琅岐、连江,并沿海岸线北至宁德三都澳、霞浦三沙港、西洋岛等。

有些“疍民”聚居在一些江洲小岛或偏僻的小渔村,有的因此而上岸定居,结束这种水上人家,称为“歇家”。

“疍民”的人数究竟有多少?没有一个准确的数字。

但是,近代,陈文涛《闽话》卷三记录:“故桥下十万之众之疍民,几占半数为戚奶之义子”,这个数字被认为比较贴近史实的数据。

据资料显示,建国初期,福州有关部门对分布在闽江下游约10公里两岸较为固定船上人家的“疍民”进行统计,共有3731户、人数17235人(其中男8760人、女8475人)。

省有关部门对流动于闽江流域的长乐、永泰直至南平等地7县的“疍民”进行统计,共有4219户、人数为10369人。

我曾听一位文史学者说,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福州地区的“疍民”联名向有关部门申请核准其为“少数民族”身份,但没有获批。原因当然很简单,没有自己的语言(福州地区使用福州方言)、文字等,也都使用与福州人同样的姓氏。

“疍民”虽然有许多独特的习俗,也是个相对独立的族群,但在中国的民族识别中被认为是汉族。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随着政府大量安置“疍民”,这一居住在水上的族群逐渐消失。

相关问答

的意思?

疍指:疍民。旧称广东省、福建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沿海一带以船为家,从事渔业和航运的水上居民组词:疍民造句:1.海南疍家人的历史积厚流光。2.一百零水乡茅...

人和疍民区别?

疍人和疍民在字面上可能有些区别,但实际上它们是同一群体的不同称呼。1.疍民:这个称呼主要在广东、广西和海南等地区使用,指的是沿海的水上居民。他们长期生...

人什么意思?

1.疍人是指中国云南省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大理白族自治州和楚雄彝族自治州等地区。2.疍人是一个独特的民族,他们有自己的语言、文化和传统习俗。他们...

我出个问题,好也叫上联,大家回一下,鸡 里面挑骨头?

鸡蛋里面挑骨头,老婆饼里找老婆。鸡蛋里挑骨头,臭茅坑里跳高。鸡蛋里挑骨头,太岁头上动土。鸡蛋里挑骨头,不服就是干。鸡蛋里挑骨头,放马过来🐴~鸡蛋...

人工合成咸蛋黄可以吃吗?

可以吃,只是蛋黄粉经过干燥等加工手段,营养会大量流失;为了延长保存时间,加入各种添加剂。蛋黄粉和鸡蛋的区别说白了就是脱水蔬菜跟新鲜蔬菜的区别,营养价值...

炒蒜他已经隔夜了,隔夜的炒蒜苔和鸡 能吃嘛?-九州醉餐饮网

[回答]隔夜的炒蒜苔和鸡疍其实不能说如果放到冰箱里面还可以吃,但是放到这个肠粉的环境就不能再吃了。隔夜的炒蒜苔和鸡疍当然不能吃了,因为他这个东西可...

科学家根据什么动物发明了什么东西 - ? 咸 小怪獸 的回答 -...

一、乌贼与侧壁气垫船鱿鱼是一种神奇的海洋动物,被称为海洋火箭。它的最高时速可达150公里,这主要取决于它的结构简单和安全可靠的高速水射流推进器...

红眼航班到底是指什么?凌晨起飞的航班吗? - ?宠沵尐苯 ? 的...

晚上10:00后的航班红眼航班”是指夜间飞行航班,一般是为了提高飞机利用率,利用夜间空闲时间安排飞行,以降低成本。"红眼航班”是国际上对夜航航班...

怎样更换绑定手机号? - ? 咸 小怪獸 的回答 - 懂得

是手机号注册的微博,是不能进行修改的。需要旧手机发短信取消绑定才行

山鬼花钱苏炉和川炉区别? - 尐鯢 ‵◥ 的回答 - 懂得

道教占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