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看!粮秣票证再现我军发展史
一枚枚历经沧桑的军政粮票,见证了人民解放军由弱到强、不断壮大、建功立业的光辉历程。7月28日至8月8日,庆祝建军95周年——军政粮票收藏展在小井峪文化产业园展出。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为适应战时环境,保障流动性较大的部队和党政工作人员的粮食需求,各根据地民主政府发放了多种粮秣票。粮秣是军用粮食和军用饲料的统称。粮秣票的发行和使用,为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和新中国的诞生发挥了重大作用。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借谷票干谷壹百斤、红军临时借谷证干谷壹百斤、晋冀鲁豫边区兑米票壹百斤、胶东食粮兑换券壹仟斤、中原临时人民政府发行粤桂粮秣票柴票马草马料票、华东财政经济办事处米票、中南军政委员会财政部大米票、中央人民政府财政部行军粮票、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部军用粮定额支票……这次展出的1100多种军政粮秣票,集中展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从1951年至2006年使用的全部军用粮票,其中800多种在山西首次展出,涵盖晋冀鲁豫、晋察冀、晋绥、陕甘宁边区、山东革命根据地、中原临时人民政府以及解放初期华东、中南、西南军政委员会发行的粮秣票。
“这些珍贵的粮秣票是党史、国史、金融史和军事史的实物见证,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和收藏价值,且极具观赏性。”省收藏家协会票证专业委员会主任曾波说,“欣赏这些粮秣票,如同与历史对话,重温峥嵘岁月,心中再次升腾起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我们要将这些粮秣票传承好、利用好、保护好、宣传好,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来源 太原日报 记者 郝晓炜
大沈阳岁月钩沉-日本关东军奉天陆军粮秣厂
原创 宋昊鹏 张黎明 公怀之号
沿北二路由东至西继续前行,在保工北街向北走,在173中学边上,便是当年日本关东军奉天陆军粮秣厂旧址,也就是沈阳第一粮库的前身,老门牌号为保工北街20号。
有资料称:该厂面积为633102平方米。原系日本陆军省为补给在大陆作战军区粮秣及给养、器具基地之目的而设,原名奉天陆军粮秣厂,番号为720部队。于1939年开始建设,到一到815光复大部完成。主要建筑为军需粮秣仓库,其次为食品,副食品工厂(牛肉干、干菜、精米、精麦、屠宰、木桶等工场。仓库共有40栋,内有34栋为木造,6栋为砖造。仓库内均设有暖炉,日寇称为“不冻库”。并设有专运线(外部两线,场内四线)及给水塔。
1944年4月,由日本陆军省全部移交关东军直辖管理。其主要业务为制造补给及前线输送,其制造项目为精白米、精麦、干面包、牛肉干、野干菜及制造酱油桶等工作。其补给项目为凡属军需粮秣,一律供给。当时因业务烦忙,生产不敷供给,乃于东北各地控制私人工场60余处为之加工。场长、队长为日军主计大佐。下分各科各系,全场日鲜人近千人,中国劳工约2500人,其业务系统,凡是大陆作战之补给及部队供应,均以此为主要基地,并由该厂积集分拨。迄1944年,由于太平洋作战不利,空袭日破。为减轻被害,乃将厂内物资器材分散于虎石台、分水、十里河、斗虎屯等地积集所。并将木造仓库拆除22栋。此场原拟继续扩大,终因作战不利,至投降而终止。
1945年815光复后,苏军进驻沈阳,当时曾一度混乱。场内物资被工人及附近百姓搬运一空,场内重要机器被苏军拆走一部。至1946年春,由将伪军政权接收,充作沈阳第二粮库。于同年8月1日成立粮秣厂筹备处。11月1日正式成立粮秣厂,厂长伪中将张春棣,下设总务、公务、会计、材料等四科,称为联合勤务总司令部第六粮秣厂。当时修理箱桶场及干菜厂,并新装设豆豉、豆干、马草等工厂。最初召集工人约500名,陆续开工。为了供给箱桶场原料,乃新增设制材场,加工箱板。唯因原料不足,始终未能正式开工。为了索要经费,乃又成立子弟学校,开设农场、畜场,栽植树木,修整道路,架设电网,搜集机器物资,从事铺张,而生产上毫无成就。当时工人待遇一般为粗米48市斤,蒋伪币16000元。为扩大管辖范围,先后接收辽阳酱园,改为辽阳分厂,安东酿造厂,改为安东分厂,准备腌咸菜、咸鱼。后又接收沈阳制果厂,即原日伪明治制果厂改为第二工厂,制造干面包。接收沈阳制粉厂,即原日伪东洋制粉厂,改为第一工厂。生产黄豆粉供给军需。至1948年沈阳解放前,全部生产几近停滞状态。
将该厂正式决定为东北粮食总局沈阳粮秣厂,由总局征收保管处领导,征收保管处长兼厂长一部分,公粮仓库一部分为生产工厂,为供给部队需要,乃将豆豉、豆干、干燥等厂修复开工。为包装豆干,豆豉需要,又将相同厂修复开工,更为修建公粮仓库及厂内各部机器修理之需要,又将制材、铁工两场修复开工。又应修建之需要,乃建设第二制材厂,先后招收工人约500名。从事各厂生产工作。至同年4月,突然因部队不需要豆干,豆豉供应,不得不停止生产。两场工人共170名,不得不解雇转业。为了照顾一部分豆豉厂工人不失业以及减少解雇费之开支,并利用工厂原有设备条件及其发展前途,乃将制豆豉工厂改制酱油。于同年6月1号,辽宁粮食总局为统一领导在沈阳之工厂,遂将粮秣、麻袋、制米、制粉等工场合并为沈阳粮秣总厂。主要业务为粮食征收、保管、加工、供给等任务。其次,为该厂原有之小厂,如制材厂、酱油厂、箱桶厂、铁工厂及新装设之洋灰瓦厂等附带经营。同年11月,执行政府整编号召,一面缩小机构,遂将与该厂生产性质不同的麻袋厂划出独立。该厂整编后的组织机构,分为秘书科、经理科、粮秣科。粮秣科专事领导公粮征收保管工作……
——下图为沈阳第一粮库俯瞰图。
——1939年大奉天新区化明细地图还没有任何建筑(红线部分)。这块地方就是日本关东军奉天陆军粮秣厂旧址的最初处。
——下图为第一粮库所在区域及周围场景图(李学增绘)。
解放后,在这个基础上又新建了立筒仓、铜板仓、钢板仓、席围仓,排序有序。有高大宽敞的百米栈棚。火车可直接推进装卸。一次装卸55节火车皮。有两条、五道专用线。由大成站直入库内。它的储藏量可达十五亿公斤,能够百万人使用一年。可供当年沈阳居民总供应量的70%。
——下图似是与粮库检测有关的工具盒。
1946年4月,有国民党军政部接收,为联勤总部第六补给区第六粮秣厂。
沈阳解放后,由东北粮食总局接收,组建沈阳粮秣厂和直属一库。1953年划归沈阳市粮食局改为市粮食公司第一粮库,逐渐形成综合性粮油加工储存企业。
——下图为第一粮库北门。
——下图为沈阳第一粮库的粮仓。
——下图为粮库的中型钢板仓群。
——下图为粮库大型钢板仓群。
——下图为当年驾驶拖拉机的农民在交售公粮之场景。
——下图是第一粮库的栈棚和铁道。
联合国粮油考察团来沈阳参观时称:这个粮库是亚洲第一大粮库。
2016年3月,该粮库旧址被旭辉房地产商竞拍成功。
——东南两侧好大一块地做了楼盘用地。
——绿色部分为军用粮库局部。
——蓝色部分为沈阳盐业公司的盐库。
——各类粮食门市批发零售业务繁忙。
——耄耋之年的铁路线好像是象征性地保留着一截。这就是最早的栈棚火车线铁轨的一部分。
——看样子,库内建筑分割后大都对外出租用以经营。
——莫大的沈阳第一粮库,肉眼已经看不出还有多少储存功能了,大部分都成了叫卖的店铺和门前车水马龙的周转库。
本文得到李学增的友善支持特此鸣谢!
相关问答
粮秣 辎重什么意思?答粮秣淄重的意思,概括的说就是部队军用物资,一切后勤保障。这个成语也是历史上从行军打丈演变而来,还有兵马不动粮草先行等,后勤保障在历史和现代战争中都起...
粮秣 账的记账方法?粮秣账是指用于记录粮食和饲料的收支情况的账簿,对于农业生产和畜牧业具有重要意义。以下是粮秣账的记账方法:1.准备账簿:首先需要准备一本账簿,用于记录粮...
求“军储”的解释?基本解释指粮秣等军需物资。《晋书·殷浩传》:“开江西疁田千餘顷,以为军储。”明李攀龙《送赵户部出守淮阳》诗:“仙郎起草汉明光,几载军储事朔...
粮字怎么组词?组词:裹粮杂粮黄粮钱粮荷粮逋粮丁粮食粮嬴粮程粮俸粮宼粮追粮耗粮粳粮打粮鹤粮馈粮完粮原粮休粮绅粮行粮出粮吃粮乞粮盛粮谷粮公...
粮食的粮组词?粮食,粮库,粮油,粮店,狗粮,粮票,粮仓,军粮,粮草,公粮,断粮,主粮,余粮,产粮,“粮”,普通话读音为liáng,最早见于金文时代。“粮”的基本含义为可吃的谷类、豆...
粮食的粮能组什么词?“粮?”的词语:粮食粮秣粮饷粮仓粮道粮草粮糗粮台粮子粮长粮罂粮斛粮串粮运粮胥粮票粮饩粮料粮仗粮站粮栈粮糒粮饷粮重粮石粮廪粮...
粮食的粮能组什么词?粮食、口粮、陈粮、五粮液、粮饷、弹尽粮绝、粗粮、杂粮、粮仓、军粮、干粮、公粮、粮草、秋粮、粮秣、主粮、裹粮坐甲、因敌取粮、原粮、粮尽援绝、馈贫之粮...
辎重是什么意思?辎重,汉语词语,拼音zīzhòng,意思是古代泛指人们外出时携带的包裹箱笼,后经沿用、演化,系指军队携运行的物资。中文名:辎重释义:行军时由运输部队携带...
一直有个疑问,古代打仗运送的粮草都有什么?“粮草”一词最早出现于《宋史》,《食货志》有【河东察访使李承之言:“太原路二税外有和籴粮草,官虽量予钱、布,而所得细微,民无所济,遇岁凶不蠲,最为弊法...则...
清朝的军队叫啥?湘军以营为基本建制单位,500人为营,营辖4哨,哨辖8队,分由营官、哨官、什长率领,从两营至数十营设统领。兵必自召,将必自选,训练、指挥自主,粮秣薪饷自筹。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