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宝宝起名 正文

庚日是什么意思 有“三暑”为什么还有“三伏”?它俩是一回事吗?

有“三暑”为什么还有“三伏”?它俩是一回事吗?

“三伏”包括初伏、中伏和末伏,它的日期由二十四节气和干支纪日的日期共同决定;“三暑”反映的是暑热变化趋势。前者蕴含着人文时间里的生活智慧,后者主要是自然时间的科学表达

今年7月22日,我们迎来夏季最后一个节气——大暑。民谚有云“冷在三九,热在三伏”,又说“小暑大暑,日蒸夜煮”。“三伏”的日子是怎么确定的?和小暑、大暑有什么关系?

“三伏”包括初伏、中伏和末伏,它的日期由二十四节气和干支纪日的日期共同决定,所以也被归为“杂节气”一类。民谚云“夏至三庚数头伏”,从夏至日开始,数到第三个庚日(指干支纪日中带有“庚”字的日子)开始入伏,到第四个庚日前一天,为初伏。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到第二个庚日前一天,为末伏。两者之间是中伏。在“十天干”中,每个庚日相隔10天,所以初伏和末伏都是10天。中伏的长短取决于入伏早晚。经计算,入伏的日子在阳历7月10日至21日之间。如果在7月18日前入伏,则中伏为20天,三伏天共40天;在18日后入伏,则中伏为10天,三伏天共30天。今年是在7月15日入伏,三伏天就是40天。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从历年三伏天的全国平均气温看,三伏天长并不意味着这一年要比三伏天短的年份热。

在二十四节气中,有3个节气带有“暑”字:小暑、大暑和处暑,合称“三暑”。“三暑”反映的是暑热变化趋势。从小暑到大暑,暑热不断加强。经过立秋节气,到处暑时,“暑气至此而止矣”。“处暑”的“处”是终止、结束的意思,所以“处暑”也俗称“出暑”。如果将入伏和出伏的时间对应到节气时段的话,通常是在小暑节气期间入伏,立秋、处暑节气出伏。也就是说,“三伏”与“三暑”的时段基本重合。

既然如此,古人为何又要设置一个“三伏”呢?

“暑”与“伏”的含义不同。“暑,煮也,热如煮物也。”既热又湿,是小暑和大暑节气的典型特征。小暑是我国全年降水最多的节气,开始进入“高温高湿”阶段。大暑是我国全年平均气温最高、高温日数最多的节气,“湿热交蒸”至此达到顶峰。而三伏之“伏”主要有两重含义:一是说阴气伏藏;二是指人的伏藏,“隐伏避盛暑也”。基于这种认识,民间还衍生出吃伏羊、贴三伏贴等多种饮食习俗和保健传统。

相对而言,“三暑”是客观的气象表达,对于农事具有重要参考意义,特别是小暑和大暑“雨热同期”,在一定范围内能够有效促进农作物的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而“三伏”是中国古人对于暑热的观念认知,体现着传统的阴阳观,是民众调适生活方式的指南。换言之,“三暑”主要是自然时间的科学表达,“三伏”蕴含着人文时间里的生活智慧。

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来源: 新北方

明日小暑,农村老话“夏至三庚入伏”,庚日是个啥?咋算的?

明天7月7日就是今年的小暑节气了,7月12日就要入伏了。姐姐近来分享了许多有关暑期和入伏的话题,因为“夏至三庚入伏”的说法,下面有许多许多友友留言都在问,什么是庚日?庚日是怎样算出来的?在此跟大家好好聊一聊。

庚日是指什么?什么是庚日?庚日是怎么来的?

庚日就是一种日子的名字,就像人的名字一样,有的叫张三,有的叫李四。

日子也是有名字的,古人用10个天干和12个地支两两组合,组成一个日子的名字。

10个天干分别是指: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12个地支分别是指: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10个天干一轮一轮地轮,12个地支一轮一轮地轮,天干就像咱们姓名中的姓一样,而地支就好像咱名字中的名一样。一轮一轮地两两组合,就组成了60个花甲子,也就是60种日子。具体组合见下图。

因为庚是十天干之一,所以这60个花甲子中,也就是这60个日子中,有六个含庚的日子。他们分别是庚午、庚辰、庚寅、庚子、庚戊、庚申日,也就是每十天中就有一个庚日。60个日子过完了,再来60个这样的日子。这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轮回下去,无穷无尽。

庚日有多少天?

看了上面的解释,大家就明白庚日就是一种日子的名字。那么庚日有多少天?那就要看看你问的是一年中叫庚日的有几天?还是一个月中叫庚日的有几天?

按阳历来讲,一年365天,除以十,就是36.5。所以一年中有可能有36个庚日,也有可能有37个庚日。

一个月有30天或者31天,还有二月份有28天或者29天。那么计算下来,一个月有三个庚日,个别的时候有两个庚日,特别的时候还有四个庚日的。比如某个大月的1号为庚日,那么31号也是庚日了。

如果你想问,从古到今有多少个庚日,你也可以按照这个算法来。未来会有多少个庚日,我们希望无穷无尽,世界没有末日!

夏至三庚入伏中的庚日,是怎么算出来的?

姐姐告诉他们说,这个庚日是从老黄历,万年历上就能看的出来。这个东西是推算出来的,准确的说是排出来的。就是从古到今60个日子一轮回,一个一个这么排出来的。从老祖先开始决定用天干地支计日的那一天就开始了。

新的一年怎么排这些日子?那接着上一年的最后一个往下排就得了!这是国家管历法的部门的事!

作为普通人,我们只要看一看人家印出来的老黄历,万年历什么的就可以了。而且我们平常的台历上一般都印着呢。你只要留心看,就能看得到。如下图。就是今年夏至后 的第一个庚日,6月22日。那么接下来的第二个庚日就是7月2日,第三个庚日就是7月12日。所以今年7月12日入伏。

大热天的大汗淋漓地给大家介绍了这么多,应该都看明白了吧?至于老祖先们为什么要给日子起这样的名字?为什么要有十天干和12地支?这些应该都是老祖先们基于阴阳五行的考虑吧。欢迎懂行的亲们继续留言分享。

欢迎关注村姑说村事,分享更多民俗民风知识。

相关问答

怎样算庚日? 什么是庚日 _作业帮

[最佳回答]冬至当日九,夏至三庚伏.意思是说:冬至的当天就算入九(到了数九寒天的日子),而夏至再过三庚才入伏(到了酷暑难耐的大热天了),“三庚”就是遇上3个“...

请问 庚日是什么 ,怎么算?

谢邀,我国古代用天干、地支合并记载时间。天干的数字有10个,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的数字是12个,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

所谓夏至三庚即入伏 是什么意思 ?“庚”是什么?具体如何计算?_...

[最佳回答]夏至三庚便入伏”.指的是从夏至日开始算起,数到第三个庚日就是初伏第一天.在我国,年月日时的计数与西方的数字计数不同,而是采用干支法,也就是用“...

庚不经络,午不苫盖, 是什么意思 ?

庚日不能纺织(古代妇女,在此日不织布),而午时不能够搬迁修补家居漏洞,就是不适宜更张。庚日不能纺织(古代妇女,在此日不织布),而午时不能够搬迁修补家居漏洞,...

夏至逢庚 是什么意思 ?

夏至逢庚是指计算属伏的起始天数。我国的农历的夏季是最为炎热的季节,夏至是白天最长的日子,但不是气温最高的时候。气温最高的时候是在夏天的最后一个月的季...

秋后 庚日 数末伏”是何 意思 ? - 懂得

搞清楚了“庚日”的概念,我们就会很容易理解“夏至三庚数头伏,第四庚日数中伏,秋后的庚日数末伏”的意思,夏至节气以后(包括夏至当日)的第三个庚字...

【“庚”字组词1个就行,】作业帮

[回答]庚age;庚gēng(1)天干的第七位,与地支相配,用以纪年、月、日[theseventhofthetenHeavenlyStems]庚,位西方.――《说文》先庚三日,后....

三伏盛夏是指几月到几月?准确的说几月几日到几月几日啊!_作业帮

[回答]三伏盛夏时节,人们常说:“热在三伏”.“伏”是隐伏起来避暑的意思.三伏反映了中国盛夏时节变化的大概情况,包含着许多科学道理.对农业生产和我们日...

什么叫三伏?

“人(亻)”要制约不动脑子的“犬"、热。犬即狗,是十二属相的第"十一”位,以龙手按程序工作、干活儿(鸡十),不要动脑子(鼠一)偷闲,是先进工作的表现,例《论语...

九伏天 是什么 季节?

我们只说有三伏天,没有说有九伏天。如果非要说有九伏天的话,那么就从夏至后第三个庚日算起,通常1伏就是10天,中伏(就是二伏天)有时是20天,九伏就是90天或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