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住这些字词,含解释,免得惹笑话,一定收藏,背下来并教会孩子
一、
明 徐渭 《秦望山花蕊峰》诗:"宛如齿龃龉,张吻讼所苦。"
2.比喻不平正;参差不齐。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三》:"始甚峻,一里,转西渐夷,於是皆车道平拓,无龃龉之虑矣。"
清 李必恒 《铙歌·役者讴》:"辇粟陟砠,山石龃龉。"
3.不相投合,抵触。
汉扬雄 《太玄·亲》:"其志龃龉。"范望 注:"龃龉,相恶也。"
唐 韩愈《答窦秀才书》:"又不通时事,而与世多龃龉。"
丁玲 《一九三○年春上海(之一)》二:"虽然两人的性格实在并不相同,但也从不龃龉的过下来了。"
4.不协调,差失。多用于文辞。
南朝梁 刘勰 《文心雕龙·练字》:"状貌山川,古今咸用,施於常文,则龃龉为瑕。"
金 王若虚 《论语辨惑四》:"然记者以此属于圣人无毁誉之下,义终龃龉,疑是两章而脱其'子曰'字。"
明 归有光《先妣事略》:"孺人中夜觉寝,促有光 暗诵《孝经》,即熟读无一字龃龉,乃喜。"
苏曼殊 《<梵文典>自序》:"﹝梵文﹞音韵既多龃龉,至於文法,一切未详。"
5.不顺达。多指仕途。
《新唐书·王求礼传》:"然以刚正故,宦龃龉。神龙 初,终卫王府 参军。"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庆元党》:"出而龃龉于仕,坎壈其身,几陷入于深文。"
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三:"夏侯孜相国未偶,伶俜风尘,蹇驴无故坠井。每及朝士之门,舍逆旅之馆,多有龃龉。时人号曰'不利市秀才'。"
6.谓别离。
宋 王安石 《酬冲卿见别》诗:"两地尘沙今龃龉,二年风月共婆娑。"
宋 苏轼 《端午游真如迟适远从子由在酒局》诗:"归来一调笑,慰此长龃龉。"
二、 囹圄 língyǔ :囹圄是一个汉语词汇,也作:"监牢",拼音是líng yǔ。释义:监狱。身陷囹圄(是指被关进监牢。也可表示陷入困难或束缚中);久禁囹圄。监狱。
《礼记·月令》:"﹝仲春之月﹞命有司,省囹圄,去桎梏。" 孔颖达 疏:"囹,牢也;圄,止也,所以止出入,皆罪人所舍也。"
《汉书·礼乐志》:"祸乱不作,囹圄空虚。"
清 褚人获 《坚瓠九集·板隶》:"由是案牍清简,囹圄 空虚。"
邹韬奋 《揭穿妨害民主的几种论调》:"拘后则审讯无期,又不开释,致令久禁囹圄,呼吁无门。"
三、 魍魉 wǎngliǎng :魍魉常和魑魅并称,事实上二者并不一样,两者并称可见於张衡的<西京赋>
魑魅魍魉 chī mèi wǎng liǎng 【解释】:原为古代传说中的鬼怪。指各种各样的坏人。
【出处】:《左传·宣公三年》:“魑魅魍魉,莫能逢之。”
【示例】:如今把事实指出,愈使~无所遁形于光天化日之下了! ——邹韬奋《患难余生记·进步文化的遭难》
【近义词】牛鬼蛇神、为鬼为蜮 。
【反义词】志士仁人
【语法】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定语;含贬义,用于书面语。
四、 纨绔 wánkù :纨绔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wán kù,指富贵人家子弟穿的细绢做成的裤子,泛指有钱人家子弟的华美衣着,借指富贵人家的子弟。绔同"裤",又可写为"袴",用于"纨绔"。出自《汉书·叙传》:"出与王、 许子弟为群,在于绮襦纨袴之间,非其好也。"
《红楼梦》第三回中,借《西江月》二词,批宝玉的,其词曰: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乖张,那管世人诽谤!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引)
五、 鳜鱼 guìyú:一种鱼名
六、耄耋 màodié: (形声。从老,毛声。本义:年老)
同本义。古称大约七十至九十岁的年纪
匪我言耄。--《诗·大雅·板》
亦聿既耄。--《诗·大雅·抑》
老夫耄矣,无能为也。--《左传·隐公四年》
又如:耄儿(老人和儿童);耄年(老年);耄老(老年、老年人);耄荒(年老);耄学(年耄硕学之士);耄聩(年老糊涂);耄勤(年老倦勤);耄期(高年);耄耋(八十岁的年龄;高龄、高寿);耄儒(老儒)。
年老昏乱
耄期倦于勤。--《书·大禹谟》
又如:耄思(思绪纷乱);耄耄(纷乱貌);耄乱(谓年老昏乱的人);耄夫(年老昏庸之人);耄昏(年老昏愦);耄聩(年老糊涂);耄朽(老朽;衰老);耄衰(衰老)。
折叠
耋dié
(形声。从老、至声。本义:年老。古指七、八十岁的年纪,泛指老年) 同本义 [age over seventy or eighty]
年八十曰耊。字亦作耋。--东汉·许慎《说文》
则大耋之嗟。--《易·离》。马注:"七十曰耋。"
使率一二耋老而绥焉。--《公羊传·宣公十二年》
耆耋好礼。--《礼记·射义》
又如:耋老(年老;老年人);耋吏(老吏);耋耄(高寿);耋寿(指高寿的人;老人);耋耄之年。
七、 饕餮 tāotiè :饕餮,是古代汉族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秘怪兽。古书《山海经》介绍其特点是:其形状如羊身人面,眼在腋下,虎齿人爪,大头大嘴。性格贪婪,比喻好吃之徒,常见于青铜像。为缙云氏之子而非龙九子(传说中是龙五子)。饕餮纹这种纹饰最早出现在距今五千年前长江下游地区的良渚文化玉器上。
八、 痤疮 cuóchuāng: 痤疮是毛囊皮脂腺单位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主要好发于青少年,对青少年的心理和社交影响很大,但青春期后往往能自然减轻或痊愈。临床表现以好发于面部的粉刺、丘疹、脓疱、结节等多形性皮损为特点。
九、 踟躇 chíchú: 踟躇是一个词语,读音是chíchú,意思是形容慢慢的走等,也指非常犹豫。出自乐府诗的《陌上桑》中有:"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
十、 倥偬 kǒnɡzǒnɡ 另:倥侗念kōngdòng: 倥偬,汉语词汇,汉语拼音为kǒng zǒng,指的是 忙乱、事情的纷繁迫促,如,戎马倥偬。倥偬也可以意为困苦窘迫,如,清龚自珍《江左小辨序》:"使倥偬拮据,朝野骚然之世,闻其逸事而慕之,览其片楮而芳香悱恻。"
十一、 彳亍 chìchù: 彳亍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chì chù,意思为慢步行走;形容小步慢走或时走时停;犹疑不定。李贽《观涨》等均有相关记载
十二、 谄媚 chǎnmèi: 释义:卑微地奉承,讨好别人。
十三、 女红 nǚgōng 古同“工”: 女红,也称为女事,旧时指女子所做的针线、纺织、刺绣、缝纫等工作和这些工作的成品。"女红"最初写作"女工",后来随时代发展,人们更习惯用"女红"一词指代从事纺织、缝纫、刺绣等工作的女性工作者,它的本义反而被置于从属地位,为避免混淆,人们用"红"为"工"的异体,"女工"的本义被转移到"女红"一词上,而它本身则转型成功,借另一意义获得了重生。
《现代汉语词典》是这样解释的:旧时指女子所做的纺织,缝纫,刺绣等工作和这些工作的成品。
《辞海》的解释要全面的多:女工,(1)亦作"女功","女红"。旧指妇女所作的纺织,刺绣,缝纫等事。(2)旧指做女红的妇女。今泛指女工人。女功,同"女工(1)"。
十四、 佝偻 gōulóu: 弯着背向前。也指佝偻病。婴儿或幼儿容易得的一种病,多由缺乏维生素D、肠道吸收钙、磷的能力降低引起。患者头大、鸡胸、驼背、两腿弯曲、腹部膨大、发育迟缓。也叫“软骨病”
十五、 龟裂 guīliè :微细的裂纹(如砂浆、混凝土、抹灰面上的);颜料、釉或油漆薄膜,由于老化和瓦解而产生的短而浅的裂纹
龟裂 jūnliè 田地因天旱而裂开许多缝子;皲裂。人的皮肤因为寒冷干燥而布满裂纹或出现裂口
十六、 蓓蕾 bèilěi: 遗憾的是在人名中经常被念作péi。
十七、 蹀躞 diéxiè: 蹀躞是唐代出现的一种功能型腰带。隋唐时期出现的一种功能型腰带,称为蹀躞带,简称蹀躞。据2013年扬州出土的隋炀帝墓葬中已有实物表明,至少在隋朝时即已有蹀躞。
十八、 迤逦 yǐlǐ: 迤逦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yǐ lǐ,亦作"迤里"或"迤逦",形容唱歌声和鸟鸣声的悠扬圆转曲折连绵。也有渐次、逐渐等意思。出自 《治宅》。
十九、 呷茶 xiāchá: 呷作动词,义为小口饮。呷作象声词时念作gā。
二十、狡黠 jiǎoxiá: 狡黠,是汉语词汇,拼音为jiǎo xiá,有诡诈,狡猾之意,做褒义词时形容人古灵精怪,机灵。其近义词有狡猾、诡诈、狡诈、圆滑等。其反义词为正直、憨厚、诚实等。
二十一、 猥亵 wěixiè: 做下流的动作以满足自身欲望
二十二、 猥狎 wěixiá: ( 怀疑是否有这个词)解释为猥亵的意思。
二十三、 委蛇 wēiyí: 委蛇,中国神话传说中的蛇。人首蛇身,并且有两个头。它的身子是紫色的,头则是红色的,长度差不多和车辕相当,特别讨厌雷声,每次打雷的时候都会呆立不动。
《楚辞·离骚》:"驾八龙之婉婉兮,载云旗之~。" ;随便应顺,指对人虚情假意,敷衍应酬,出处 《庄子·应帝王》:"乡吾示之以未始出吾宗,吾与之虚而委蛇。"
二十四、 蟾蜍 chánchú: 蟾蜍(读chán chú),也叫蛤蟆há ma(蟆单独读má)。两栖动物,体表有许多疙瘩,内有毒腺,俗称癞蛤蟆、癞刺、癞疙宝。在我国分为中华大蟾蜍和黑眶蟾蜍两种。从它身上提取的蟾酥以及蟾衣则是我国紧缺的药材。
二十五、 迷惘 míwǎnɡ: 迷惘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mí wǎng,基本意思是迷惑失措;神经错乱失常;指蛊惑,使迷惑。出自《聊斋志异·三仙》、《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等文献。
二十六、 趔趄 lièqie: 趔趄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liè qie。意思是由于某种原因,身体歪斜,脚步不稳。出自元·郑廷玉 《后庭花》第二折:"不觉地身趔趄,不觉地醉模糊。"
二十七、窥觑 kuīqù: 意思是从小孔、缝隙或隐蔽处偷看。
二十八、 肄业 yìyè: 是指在校学习,指没有毕业或尚未毕业。肄(yì)是学习之意。
二十九、徜徉 chánɡyánɡ: 也作倘佯。
三十、 叱咤 chìzhà: 释义:1、怒斥,呼喝。2、 指呵斥。3、怒喝。例:使王良操左革而叱咤之。--《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三十一、 绸缪 chóumóu: 意思是紧密缠缚;连绵不断;情意殷切;深奥;事前准备等。《诗·豳风·鸱鸮》等均有记载。
三十二、纶巾 guānjīn: 指古时头巾名。幅巾的一种,以丝带编成,一般为青色。语出《晋书.谢安传》等。
三十三、咄嗟 duōjiē: 霎时
三十四、 罹难 línàn: 遇难是指因为各种灾难而导致死亡。 这类灾难可以是人为事故,也可以是自然灾害等等。诸如因飞机失事而遇难;因海啸而遇难;因地方暴动而遇难;车祸遇难等等。是属于中性词。
三十五、龌龊 wòchuò: 龌龊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wò chuò。释义是不干净;脏 。形容人品质恶劣,思想不纯正 。形容气量狭小,拘于小节。出自《文选·张衡》:"独俭啬以龌龊,忘蟋蟀之谓何。" 薛综 注:"《汉书》注曰:龌龊,小节也。"
三十六、 促狭 cùxiá: 促狭cù xiá,汉语词汇。狭窄,窄小的 意思。方言,意为刁钻,爱捉弄人。引申为气量狭小,捉弄人的意思,出自《三国志》、《醒世姻缘传》、《红楼梦》等。
三十七、皈依 guīyī: 皈依乃佛教徒之基础入门。皈依为皈投或依靠之意,也就是希望投靠三宝的力量而得到保护与解脱。三宝指佛、法、僧:佛为觉悟者,法为教义,僧为延续佛的慧命者。 入佛门应先拜老师,受三皈戒。三皈戒是很隆重、严肃的大事,不是小事。这是正式拜释迦牟尼佛为师,愿意一生依照老师的教训来修学、来修行。
三十八、旮旯 gālá: 是我国北方方言词汇,是北方居民生活中常用的一个词,指屋子里或院子里的角落,或指一切角落。按照《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诠释,是“狭窄偏僻的地方”和“角落”的意思。 近年,北京人艺演出了话剧《旮旯胡同》,说的就是北京的一个不起眼的小巷子里发生的故事。
三十九、 戛然 jiárán: 意思是声音忽然停止。
四十、参差 cēncī: 长短、高低不齐。形容水平不一或很不整齐。【出处】《诗经·周南·关雎》:“参差荇菜,左右采之。”汉·扬雄《法言·序目》:“国君将相,卿士名臣,参差不齐,一概诸圣。”
四十一、 鳏夫 guānfū: 无妻或丧妻的男人
四十二、髑髅 dúlóu: 一般指死人的头骨。
四十三、皴裂 cūnliè: 皴裂,是汉语词汇,是发生在手足的深浅不一的裂纹。其既是一些皮肤病的伴随症状,也可作为一种独立的皮肤病。皴裂要注意手的养护,冬季注意保暖。
四十四、妊娠 rènshēn:
四十五、老鸨 lǎobǎo: 开设妓院的女人,也叫鸨儿(bǎo’ér)、鸨母
四十六、 东莞 dōngguǎn
四十七、 孑孓 jiéjué: 蚊子的幼虫。由蚊卵于水中孵化而成,其体细长,胸部较头部及腹部宽大,游泳时身体一屈一伸。通称跟头虫。
四十八、逡巡 qūnxún: 迟疑不敢向前的样子:逡巡不前;里胥迫我纳,不许暂逡巡。 同徘徊.
四十九、 趑趄 zīqiè: 行走困难
五十、 斡旋 wòxuán: 1.调解周旋2.扭转;挽回
五十一、 弹劾 tánhé: 君主时代担任监察职务的官员检举官吏的罪状
五十二、褴褛 lánlǚ: 衣服破烂
五十三、蒯草 kuǎicǎo: 多年生草本植物,叶条形,花褐色。生长在水边或阴湿的地方,茎可编席,也可造纸虽有丝麻,无弃菅蒯。--《左传·成公九年》
五十四、执拗 zhíniù: 形容固执任性,坚持己见,听不进别人的意见。也有阻拦的意思。《续资治通鉴·宋神宗熙宁二年》等均有相关记载。
五十五、 匍匐 púfú: 1.以腹贴地前进2.躯体贴地(像虫、蛇、龟)缓慢爬行3.使自己俯卧
五十六、 阿訇 āhōng: 主持伊斯兰教的各种仪式,讲解古兰经的人
五十七、 暴殄 bàotiǎn: 1.灭绝,残害。2.任意浪费、糟蹋。
五十八、拥趸 yōngdǔn: 指支持者;拥戴者。起源于粤语,起初多用于香港、广东地区。
五十九、 氤氲 yīnyūn: 烟气、烟云弥漫的样子;气或光混合动荡的样子
六十、鹄的 gǔdì: 1.通稱天鵝。似雁而大,頸長,飛翔甚高,羽毛潔白。亦有黃、紅者。 2.形容白色。參見「鵠纓」、「鵠髮」。 3.枯瘦貌。 4.通「浩」。恣肆、心無所主...
六十一、整饬 zhěngchì :北京话里常念轻声。
六十二、贲临 bìlín: 常被人念成pēn形容来者贲然盛饰,后人因称贵宾来到叫贲临
六十三、 踽踽 jǔjǔ: 1.独行貌。2.引申为落落寡合的样子。
六十四、弑君 shìjūn: 本意是指封建时代臣子杀死君主。
六十五、 舐犊 shìdú: 老牛以舌舔小牛,所以示爱。喻人之爱其子女。
六十六、澹台 tántái :复姓
六十七、单于 chányú: 单于(Chán yú):百家姓中的一种,复姓;起源于后周,该姓氏社会地位较低,历史名人不多,现今主要分布在山东历城、益都一带。单于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
六十八、尉迟 yùchí: 复姓 。
六十九、噱头 juétou或xuétóu 一般取后一种:1.滑稽,也指滑稽的话或举动2.花招;鬼点子
七十、 劓刑 yìxíng: 劓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刑罚,始于秦朝,属五刑内肉刑的一种,被处劓刑的受刑人被割去鼻子。汉文帝时,将应受劓刑的罪改为笞刑。赢虔又因教导太子无方,而被秦商鞅处以此刑。在隋以后,刑典中即不再有劓这种刑罚。
七十一、 旌旗 jīngqí: 旌是羽毛指示物,基层部队使用;旗指的是布面指示物,高层部队使用。熊虎为旗,交龙为旗 ,两字本别,今通用。亦作"旍"。旗帜的总称,也借指军士。
七十二、 沟壑 gōuhè: 溪谷,山涧
七十三、菁华 jīnghuá :精华
七十四、拈花 niānhuā: 1.见“拈花一笑”。2.绣花。
七十五、旖旎 yǐnǐ: 柔美的样子
七十六、 木讷 mùnè: 1.指人质朴而不善辞令。2.泛指质朴,无文饰。3.指木讷的人。
七十七、 薄荷 bòhe: 成唇形科的各种芳香植物中的任何一种;尤指薄荷属( Mentha )的成员,可入药
七十八、 徘徊 páihuái: 1.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2.比喻犹豫不决
七十九、 耆宿 qísù: 指有名望有学问的老年人耆宿大贤,多见废弁。--《后汉书.樊儵传》
八十、 确凿 quèzáo 现在只有一个音: 真实;确实
八十一、枣核 zǎohé 念hú时通常后加儿化音。
八十二、 给予 jǐyǔ: 使别人得到
八十三、说客 shuìkè :1.劝说别人接受某种主张的人(今多含贬义)2.替别人游说的人3.子翼良苦。远涉江湖,为曹氏作说客耶?——《三国演义》
八十四、 腌臜 āzā: 1.不干净。2.心里感到别扭,不痛快。
垚(三个土,读音yáo,意:山高,多用於人名。)
犇(三条牛,读音bēn,意:同“奔 ”,急走,跑,紧赶,逃跑等。)
聶(三只耳朵,读音niè)
磊(三块石头,读音lěi,本义:石头多)
猋(三条小狗,读音biāo )
贔(三个宝贝,读音bì )
蟲(3个虫重叠,读音chong ) (虫的繁体)
姦(三个女字重叠,读音jian) (奸的繁体)
驫(三匹马,读音piāo )囍(两个喜字,每个喜字31口,共六十二口,读音xǐ )
巭(上功下夫,读音bū)
恏(上好下心,读音hào )
孬(上不下好,读音nao)
奣(上天下明,读音wěng)
嫑(上不下要,读音biáo,意:不要 )
嘦(上只下要,读音jiào )
甭(上不下用,读音béng)
嚞(三个吉,读音zhé)
譶(三个言,读音tà )
舙(三条舌头,读音qì )
瞐(三只眼,读音mò )
馫(三只香,读音xīn)
灥(三条泉水,读音xún )
靐(三个响雷,读音bìng)
畾(三个条田,读音léi)
轟(三个车,读音hōng )
皛(三个白,读音xiǎo)
惢(三颗心,读音suǒ )
尛(三个小,读音mó)
麤(三个鹿,读音cū )
龘(三个龙,读音dá ,意古同“龖”,龙腾飞的样子。)
票(三个票,读音piāo,意通“飘”。轻举的样子)
鑫(三个金,读音xīn,意旧时商店字号、人名用字,取其金多兴旺之意)
森(三个木,读音sēn,意稠密
文中图片均来自网络
“虚与委蛇shé”为啥读“yí”?
我们的节目,面向普罗大众,我是想做成一档科普全书式的历史节目,这就需要针对不同的听友来做不同的节目,有专业的深度的,也有常识性的浅尝辄止。
虚与委蛇
本期,我们安排一期很有意思的历史文学常识,既能讲历史看还能学知识,不能错过。
咱们信手拈来,先挑一个小问题考考大家。
成语解释
请问“虚心”的“虚”,“与时俱进”的“与”,“委托”的“委”,和爬行动物“蛇”的“蛇”,四个字组成一个成语,请问,念什么?
啊?这还不简单?“虚与委蛇【shé】”啊?
嘿嘿,扣十分!
庄子哭妻
正确的读音是“虚与委wēi 蛇yí” ,“蛇”的正确读音为“yí”,适宜的宜,这个音,这个成语表示,待人处事没有真心诚意,只在表面敷衍应酬。
那就奇怪了,这字明明是爬行动物“蛇”,为什么要读做“yí”呢?
欧阳修
说起来,“虚与委蛇”这个词,非常古老,最早出现在战国中后期的《庄子》一书中,“委蛇”就有随顺、顺应之意,但古代字少词少一词多译,在表达蜿蜒曲折的移动时,“蛇”也得读成“yí”。但有区分,当名词出现的时候,读作“蛇”,表达为像蛇一样爬行移动,则念为“yí”。
明代流传有下面这个笑话,说北宋欧阳修原配去世后,又娶了原配的三妹当老婆,而原配的二妹是嫁给了别的人。
欧阳修
一天二妹的儿子,也就是欧阳修的外甥,来欧阳修家学习,讲到了“委蛇”,“蛇”的发音,说这念“yí”。
外甥记得牢牢的,一天私塾下了课,看到路边有人耍蛇,看了好久,回家晚了撞见欧阳修,欧阳修就问太阳都快落山了,怎么这么晚回家?外甥就说,“路上有人再弄姨,先弄了大姨,后弄了小姨,看得入神,就回家晚了。”听得欧阳修一愣一愣的。
双头蛇
“委蛇”,还不仅这一个解释,在《山海经》里,还是一种人首蛇身,有两个头,身体呈紫色,头呈红色的怪物,但却是祥瑞,只要见过此蛇,只要不死,就能成为霸主。
《庄子》这书里也说齐桓公小白见过“委蛇”,身躯像车轮那么大、车辕那么长,紫色衣服,戴个红帽子,两个脑袋像吊死鬼一样吐着长舌头,吓得大病一场,痊愈后将来称霸天下,果然成为春秋五霸之首。
后来,随着历史的发展,“委蛇yí”,像蛇一样爬曲曲折折,这个形象也被比喻揭示本相的曲折过程。
齐桓公
怎么样?大家伙是不是很有收获,以后考试,绝对不会错。
下面这个字,跟“委蛇”的【yí】发音是一样的,准确地应该是一种语气助词,大家伙也不陌生,那就是河南人爱说的“咦”。
我家人和好朋友不少咱河南的,他们就很不爽,一听他们口音,马上就有人来一句,“咦~你河南di?”总是有点觉得土调侃的意味。
颜回
其实这个字最早不读“咦”,而是“噫”,要读一声【yī】。这可是一个种非常古老的语气叹词,来头非常大,被广泛用于官方的正式表达之中,古人甚至觉得蛮高雅,用来表达某种情绪。
如孔子在得知最得意的门生颜回,突然英年早逝后,悲痛地说:“噫!天丧予!天丧予!” 唉!上天是要我的命呀!上天是要我的命呀!”体现了孔子真挚的痛惜之情。
孔子周游列国
这可是记载在《论语》里的,春秋时期鲁国的孔子,为何能广收各国南腔北调的弟子于门下,大家还能听得懂他的教诲,他也能听懂大家说的啥,还能周游列国不带翻译,您知道为啥吗?
就是当时各国之间有一种周朝官方认定的类似普通话的“雅言”,代表中原正宗,大家都讲雅言,所以沟通无碍。
庄子
而《论语》肯定是雅言写的,“噫”,就是一个很风雅经常出现的高频字。
再如明代人写的《三国演义》中,刘备三弟张飞不听大哥建议,终因暴而无恩,被部将范强、张达杀害。刘备听闻张飞就这么死了,“噫!飞死矣。”
也有的说法说,你看,刘备二弟被杀害,哭得昏死过去,倾全国之兵伐吴替关羽复仇。
《三国演义》剧照 刘备听闻张飞死讯
但张飞被杀,就说了,“噫!飞死矣”?看来,他不待见张飞啊。其实不是的,“噫”,不能读得平平淡淡,“啊?张飞死了?”
“噫”,这里应该是一种痛彻心扉的悲呼,震惊道:哎,三弟啊,你怎么走了啊!也显得句子很口语化,可见是刘备登上听闻噩耗的真情流露。
所以,你看,作为河南方言中的“噫”,传承的乃是悠久的中原雅言,可以生动鲜活地来表现某种情绪,本身就是历史的延续。
大相国寺
还有一个词,咱们不光经常用到,肯定也被人这么骂过,这便是“有毛病”。
“毛病”,百分百是个贬义词,意思是有缺陷、问题,或者工作上的失误。
但您没寻思过,说谁谁不好,怎么会用到这个词呢?“毛病”跟“毛”或“病”到底有啥关系。
其实早些时候,“毛病”跟人没关系,也跟形容人有缺点没毛关系。
伯乐相马图
说清乾隆年间,文学殿大学士领侍卫内大臣来保,被皇帝恩宠有加的,此人有两项绝技,世人莫及,一个就是识人,另一个便是识马。
自称是伯乐转世,曾监管皇家上驷院干弼马温,书载:“每值挑马,百十为群,瞥眼一过,其毛病纤细,无不一一指出” ,就是只要扫一眼,从马的毛色和外表,就能精准的吐口而出这匹马有啥问题,是不爱吃食还是跑肚拉稀,贩马者惊以为神。
相马图
他上了年纪后,更绝,“每有马过,静听蹄声,不但知其良否,即毛色疾病,皆能知之”。
名声越来越大,一次乾隆叫有经验的骑兵侍卫精挑细选了三匹马要骑乘,侍卫试着骑了几次,觉得没问题,但还是不放心,万一有事那可是要掉脑袋的,便请来保来看,别看来保已经老态龙钟,眼神不太好了,但到了现场,只用两根手指头勉强撑开耷拉下的眼皮瞅了一眼,就指着其中一匹说:“这匹行,另外两匹远路可跑不了。”侍卫将信将疑,骑乘着跑了好几圈,果然如来保说得一模一样,这一下,大家都服了,您就是真“伯乐”啊。
乾隆老年像
连乾隆以后用马都亲自请他来帮着挑。诗词创作最多但质量低劣的他还曾经作一首《相马歌》来拍来保的马屁。
也就说“毛病”清代是被用作指马的毛色或体型不好之意。
这里的不好,不仅仅是有疾病有缺陷,古人比较迷信,认为马的毛发或是颜色,若位置生得不好,就是毛病。如果主人骑的话,可能会被妨害,大大不吉。
跃马檀溪
最有名的例子,当属《三国演义》中的的卢马,就因额上有白色斑点杂毛。就被认为,“妨主,凶马也。” 刘备后来檀溪就是被它所救,觉得谣言耳,转手送给了凤雏庞统,没几天,庞统落凤坡乱箭死于马下。
那历史上,什么时候“毛病”从专指马毛或马形而知其不好之处,扩展到另一个物种——人的身上,泛指人缺陷、问题?
朱熹
据考证,应该是自宋朝,如南宋朱熹曾曰:“有才者又有些毛病,然亦上面人不能驾驭他。”
到了现代,满街都是汽车,马用得少了,“毛病”指看马的毛而知其好坏的用法也就被遗忘了。“毛病”重点落在后一个“病”字上,专指人或物有问题。
喜马拉雅《大力史》文字版,为防剽窃搬到今日头条,欢迎留言点赞!
转音频、洗稿,剽窃者请自重,发现后起诉
相关问答
舌头 读音?舌头的读音是这样的。shetou舌头是人类口腔当中的一个器官。它的主要功能就是在吃饭的时候进行一些搅拌,比如说我们吃了一块肉在嘴里,那么通过这个舌头的搅...
人是翘舌音吗?翘舌音翘舌音顾名思义是舌头向上翘起发出的声音。在汉语拼音中,声母分为翘舌音和平舌音,我们最常见的翘舌音有zh、ch、sh、r,最常见的平舌音有z、c、s。人...
平舌音和翘舌音有哪些 - 天气加[回答]平舌音有3个:z、c、s。翘舌音有4个:zh、ch、sh、r。平舌音也叫舌尖前音,其发音的时候舌头平伸,舌尖抵住上齿背或者下齿背,读时需展唇用力。翘舌音...
jqx发音时 舌头 分别在什么位置_千问健康jqx发音时舌头分别在什么位置就是拼音里的jqx
舌头 怎么卷?有没有发这几个音的诀窍?或者怎么_作业帮[最佳回答]!您可以这么做:首先,请尽量将日读成第一声,保证准确.人:日嗯,然后变成第二声.热:日额.肉:日哦.——请尽可能快地读,尽量把两个字拼成一个字.祝您...
黄,还,房,能,头,红,后,不知怎么读, 舌头 的位置和口型.还有...[最佳回答]先百度查,接着.查读音!
口齿不清晰,比如(看)字就会把 舌头 夹着说_千问健康口齿不清晰,比如【KZS】字母的就会不清楚和别人说话的时候都不敢多说话,请问如何能够治疗?
前舌音和舌面音的读音?舌音和舌面音的读音qiánshéyīnhéshémiànyīn。舌[shé]汉语文字舌(拼音:shé)是汉语一级通用汉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及商代金文...
一个竖心旁,一个 舌头 的舌读什么?左边一个竖心旁右边一个舌读[tián]。写为(恬),笔顺:点点竖撇横竖竖横折横。(形声。从心,甜省声。本义:安静)同本义(表示心境...左边一个竖心旁右边一个舌...
老师l和r的发音还是不大能区别开,两者有什么大的区别吗_沪江...l也有两种发音。第一种是发清晰的音,l在元音前读“了”或者舌头抵住上齿内侧不完全发出“了”,就像读单词late,light,lease,little,life,long,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