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怜后主还祠庙”,“还”字怎么读?很多人至今仍读错
很多人在背诵诗词的时候,因为没搞清楚词义,而弄错读音。
例如王维的《鹿柴》,至今仍有人将“柴”读为 (chái)。
正确的读音应该是(zhài ),通“寨”,本义是栅栏篱笆,王维这里专指村墅。
还有“可怜后主还祠庙” 中的多音字“还”字,有人读“huán”,也有人读“hái ”,那么究竟该读什么呢?
《登楼》
杜甫 〔唐代〕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杜甫这首诗写于公元764年,当时的他刚刚结束了将近两年的漂泊生活,在严武的帮助下,重新回到了浣花草堂。
在此期间,他创作了不少清新欢快的诗句,例如“迟日江山丽”、“两个黄鹂鸣翠柳” 等等。
然而杜甫本质上还是一个忧国忧民的士大夫,时刻关注着中原的形势。
就在前一年的十月,吐蕃攻下了长安,唐代宗仓皇出逃,金城公主的弟弟李承宏,也就是吐蕃国舅被扶植为傀儡皇帝。
杜甫听闻后,半是痛心,半是无奈,于是便有了这首苍凉悲壮的《登楼》。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诗歌首联便点明了登楼的原因。
春日来临,百花盛开,本是乐景,然而此时的诗人漂泊异乡,又听闻了长安沦陷的消息,心中苦闷。
眼前的景色越是繁华,便越能反衬他内心的愁苦。
他在另一首诗《春望》中也曾用过这种反衬的手法。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花鸟本是春天的乐景,却因诗人内心的伤痛,而呈现出了一种触目惊心的意境。
这便是所谓的“乐景写哀,一倍增其哀乐”。
再来看颔联两句“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描写的是诗人登楼所见之景。
站在高楼上,远眺四方,只见浩浩荡荡的锦江,裹挟着春色,从遥远的天际奔腾而下;巍峨的玉垒山上,浮云缭绕,变幻多端,让他忍不住联想到了古往今来的风云变幻。
这一联空间和时间双管齐下,营造了一种极其阔大悠远的境界,是蜚声诗坛的千古名句,历来为后人所称赏。
接着的颈联“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转入议论。
“北极星”又称“紫微星”,历来是帝王的象征,这里用来指代大唐帝国。
吐蕃位于青藏高原,“西山”就是指四川西部与吐蕃地区交界的雪山。
诗人以方位词来指代地名,形成对比,意境阔大,气势铿锵,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他相信朝廷一定能反败为胜。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最后一联则是寄托了个人的身世抱负。
先说《梁甫吟》,原本是一首乐府诗,抒发的是一种“无罪而杀士,君子伤之” 的情感。
传闻诸葛亮在隆中时便时常吟诵这首诗。
我们也知道,杜甫一直很仰慕诸葛亮,曾多次写诗歌咏。
日暮吟诵《梁甫吟》既表现了他对诸葛亮的哀悼,也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再说前一句中的“后主” 。
历史上有两个后主常被当作反面素材,写进诗词中,一个是陈后主,陈叔宝,另一个就是蜀后主,刘禅。
杜甫这里显然是指“乐不思蜀”的刘禅。
杜甫在蜀中曾先后参观了蜀先主庙和诸葛丞相祠,写下了不少诗作,如《咏怀古迹》、《蜀先主庙》、《蜀相》等等。
他有多推崇刘备、诸葛亮有多推崇,便有多鄙夷刘禅。
弄明白了诗人对刘禅的态度,我们再来看看“还”的读音。
很多人读“huán”,是因为将“还”理解成了回去的意思。
的确,诗词中的“还”大多时候确实意为返回,回去。
杜甫这句诗若从主谓宾方面来说,理解成回去,也说得通。
但是结合语境来说,“后主返回祠庙”,这就解释不通了。
真正的理解应该是可叹后主这样的昏君,仍然像诸葛亮一样高居祠庙,享受后人供奉,具有强烈的谴责,讽刺意味。
所以这里的“还”应该读作“hái ”,解释为仍然。
不知你读对了吗?
-END-
作者:解忧诗词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六安”怎么读?当地仍习惯读lù,字典里只有liù一个音
最近,《新闻联播》一则报道因地名读音引发网友热议,播音员将“六安”读作“六(liù)安”,有网友提示,六安市当地老百姓都读“六(lù)安”。《新闻联播》播音员郭志坚发微博说,媒体工作者读音和书写的唯一依据是国家权威部门审定的字典,在最新版《现代汉语词典》中,“六”只有“liù”这唯一一个读音。“六安”到底是读“六(liù)安”还是“六(lù)安”?
社科院词典编辑室:不应放弃普通话读音去读方言音
《现代汉语词典》的编订者——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在2013年接受采访时曾对取消“六”字“lù”音读法进行了解释:
“主张读‘lù’的人说,根据‘名从主人’的原则,按照当地人的语言习惯,六安、六合等地名中的‘六’应该读作‘lù’,但在安徽、江苏的方言中,不仅‘六安、六合’这样的地名读‘lù’,语文义的‘六’也是如此,所以‘名从主人’,说的是人名、地名中出现多音字的取舍原则,而不是放弃普通话的读音去读方言音。”
因此,“根据这样的调查研究,自第5版《现代汉语词典》,删去了‘六’字‘lù’的读音。”
文字学专家:传承历史文化的古音不应轻易修改
那“六(lù)安”一说,是普通话发音之误,还是方言文化的沿袭?
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语言学部委员、中国文字学会会长、安徽大学教授黄德宽,在2013年接受采访时给出了与社科院词典编辑室不同的意见。著有《汉语文字学史》、《汉字阐释与文化传统》等学术作品的黄德宽认为,“除非是因为严重影响交际”,去除‘六(lù)安’这种沿袭古音的读法‘不太妥当’”。
黄德宽解释说,六安历史悠久,自战国便存在“lù”的古音。
黄德宽表示,之所以不赞成将“六(lù)安”读音取消,主要有两个原因:“首先,古代的城邑封地而来的叫法,不应轻易更改,正如不能轻易去更改一个人的姓名一样;其次,地名文化积淀深厚,是历史文化的传承,这种特殊性也决定地名古音的更改需尤为慎重,建议将‘六(lù)安’保留”。
当地居民:反对词典取消“lù”的读法
事实上,对于六安的“六”字读音是否可以由“lù”改为“liù”的问题已经争论了很多年。2006年,经安徽省政府同意,六安得以保留了“lù”的旧音。然而在中国社科院语言研究所编的《现代汉语词典》2005年修正定稿第五版中,“六”字在用作地名时被取消了“lù”的读法。2012年出炉的第六版也没有“lù”的读法。
对于词典取消“lù”的读法,当地居民纷纷反对。“从小到大都念‘lù’,假如念‘liù’的话,怎么听都别扭!”“我每次都读‘lù’,哪个读错了,我还会纠正他。这么看来,难道是我读错了?”
此外,有安徽六安网友还搬出历史“抗议”:“汉武帝取‘六地平安,永不反叛’之意,赐名六安。而‘lù’的读音更是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皋陶卒,葬之于六(音lù)。禹封其少子于六,以奉其祀 ’。这么悠久的读法,岂是说废就废的。”
外地人:建议改用“liu” 两个读音难免混淆
我国有两个地名中的六念作“lù”,一个是安徽的六安,还有一个就是南京的六合。
有网友认为,《现代汉语词典》统一读法是好事,并提出建议,希望能用普通话标注地名读音,这样更大众化、更便民。
“曾经路过南京六合,发现沿途交通指示牌上的‘六合’的汉语拼音都是‘lù he’,我不知道这个读法是不是源于方言。不管怎么样,我认为地名都应该用普通话的念法来标注读音,以免让外地人不解。”
老家在河南的吴女士表示,作为外地人并不能适应地方读音:“刚来南京那会儿都读‘六(liù)合’,后来才知道应该读成‘六(lù)合’,觉得怪怪的,到现在了也改不了口。”
现状:六安当地仍读“lù”音
安徽省六安市民政局地名规划科科长汪俊祥2013年接受采访时表示,六读“lù”音仍收录在六安市地名录中,在当地没有任何异议。“我们对外介绍都是读的‘lù’音。”
安徽省六安市地名委员会顾问史红雨2013年曾表示,“六”在地名中读“lù”音,是有地方文化历史渊源的,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字读音,取消是不合适的。他介绍称,2005年,民政部地名研究所有关负责人到六安,透露该所有意将“六”音由“lù”改为“liù”。“当时我是坚决反对的,向他讲述了‘lù’音的历史根源和依据,他才恍然大悟。”
相关问答
仍 然的 仍读 几声?读二声。仍然,汉语词语,拼音为réngrán,意思是情况继续不变或恢复原状。引证解释谓情况继续不变或恢复原状。巴金《<秋>序》:“不过我仍然说着我两年...
仍 的右边念什么?乃[nǎi]汉语汉字乃,汉语常用字(一级字)[1],读作nǎi,象形字,最早见于商代甲骨文[2]。“乃”字在上古主要写第二人称代词或副词;又由副词“乃”虚化为连...
仍 孙和乃孙哪个正确的叫法?仍孙是正确的叫法。仍孙是晜孙的儿子,是来孙的孙子,是玄孙的曾孙。仍孙所对应的祖辈是太祖,太祖是烈祖的父亲,是天祖的祖父,是高祖的曾祖,是曾祖的高祖,是...
频 仍 如何 读 ?pínréng、频仍1、释义连续不断,频繁发生。2、引证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第八章一:“当时那些特权阶层的知识分子,面对着统治阶级内部篡夺频仍、相...
仍 念我师谆谆教诲什么意思?仍念我师谆谆教诲的意思是一个人仍然怀念老师恳切、耐心地启发和开导,把老师的教导牢记在自己的心里,一刻也不能忘记。这句话表达了一个学生对自己老师的感恩...
纵此生不见平安惟愿若得闲 仍 念歉翻译一下,具体什么意思啊!_...[最佳回答]即使这辈子再也不会与你相见,但我仍然希望你平安健康,如果在空闲的时候,我想起了你,还是觉得很抱歉,感觉遗憾.即使这辈子再也不会与你相见,但我仍...
什么叫至今 仍 念大将军?说的是邹容。文章写:号角一声惊睡梦,英雄四起挽沉沦。剪刀除辫人称快,铁槛捐躯世不平。风雨巴山遗恨远,至今人念大将军。邹容(1885年—1905年),别名绍陶...
写小数时整数部分按什么的写法写出[回答]写小数时,整数部分仍按(整数)的写法,整部分是0的要写(0)。读小数时,先读整数部分,按整数的读法来读;再读小数点,小数点读作“点”;最后读小数部分,...
太平乐词二首 读 音?suìfēngréngjiéjiǎn,shítàigèngxiāobīng。shèngniànzhǎngrúcǐ,héyōubùtàipíng。岁丰仍节俭,时泰更销兵...
战乱频 仍 的 读 音?zhànluànpínréng1、频拼音:[pín]。2、频繁造句:在这座城市里,这堵墙(柏林墙)两边对峙的两个超级大国走得太近、交往太频繁,因此这堵墙无法摧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