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分辨虚词“与”的用法
提要:“与”的意义不同,读音也不同。表“参加、参与”意时读yù;作句末语气词读yú;其余(除同“举”)读yǔ。辨别“与”是介词还是连词,可以把“与”的前后两项互换一下,如果意思变了,“与”是介词;如果意思不变,“与”是连词。
(一)介 词 “与”作介词,表主从关系,常和后面的名词、代词组成介宾短语作状语,可译为“跟、同、和”,或不译;有时也可译为“向、给、对”。 例如:
(1)与 朋友交而不信乎(《论语·学而》)——跟 朋友交往是不是诚信呢? (2)陈涉少时,尝与 人佣耕。(《陈涉世家》)――陈涉年轻时,曾经同 别人一道受雇佣耕地。
(3)我与 俆公孰美?(《邹忌讽齐王纳谏》)――我同 俆公相比 ,谁漂亮?(与······相比)
(4)神情与 苏、黄不属。(《核舟记》)——神态表情和 苏、黄不相类似。(属:类)
(5)臣请入,与 他同命。(《鸿门宴》)——我请求进去,跟 沛公同生共死。
(6)秦王使使者告赵王,欲与 王为好。(《廉颇蔺相如列传》――秦王派使者告诉赵王,要同 赵王和好。
(7)遂与 之俱出。(《游褒禅山记》)――于是和 他一起出来了。
(8)这忧愁诉与 谁?相思只自知。(《西厢记·长亭送别》)――这忧愁向 谁诉说?相思之苦只有自己知。
(二)连 词
1)表并列关系,常连接名词、代词或名词短语,可译为“和”“跟”“同”等,或不译。 例如:
(1)陈太丘与 友期(约定)行。(《世说新语》)——陈太丘和 朋友相约同行。
(2)遂与 外人间隔。(《桃花源记》)于是就同 外界的人隔绝了。(遂:于是,就。间隔:隔绝,不通音讯)
(3)吾与 汝毕力平险。(《愚公移山》)――我同 你们(一道)尽全力挖平险峻的大山。
(4)天与 云与 山与 水,上下一白。(《湖心亭看雪》)——天与 云与 山与 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一:副词,都,全。白:形作动,变白)
(5)太守与 客来饮于此。(《醉翁亭记》)——太守和 宾客来这里饮酒。
(5)彼与 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师说》)——他和 他年龄相似,道德学问也差不多。
(6)客亦知夫水与 月乎?(《赤壁赋》)――客人也知道那江水和 月亮吗?
(7)落霞与 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滕王阁序》)――傍晚的彩霞与 孤独的野鸭一齐飞翔,秋天的江水和辽阔的天空浑然一色。
(8)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 汉和亲。(《苏武传》)――汉昭帝登位,几年后,匈奴和 汉达成和议。
2)表示选择关系,常用在 “与其……不如……”“与其……孰若……”等固定句式中,可不译。 例如:
(1)与其 坐而待亡,孰若 起而拯之?(《冯婉贞》)――与其 坐着等死,不如 起来拯救它。
(2)与 使吾先死也,无宁 汝先吾而死。(《与妻书》)――与其 让我先死,不如 (不若)你比我先死。(“先”后省略介词“于”)
三、语 气 助 词
用在句尾表疑问、推测或感叹等语气,有时写作“欤”。可译为“吗、呢、吧”等。 例如:
(1)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唐雎不辱使命》)——但是安陵君却违背我的意愿,这是轻视我吧 !(轻:形作动,轻视)
(2)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鱼我所欲也》)——是为了住宅的华美、妻妾的侍奉、所认识的穷困的人感激我吗 ?(得,同“德”,感恩、感激。与,同“欤”)
(3)子非三闾大夫欤 ?(《屈原列传》)――您不是三闾大夫吗 ?
(4)王之所大欲,可得闻与 ?(《齐桓晋文之事》)――大王您最想得到的东西,可以说给我听听吗 ?
(三)动词
“与”如果和其后的代词、名词构成动宾关系则作动词,可译为“给、给予、授予、结交、归附、参与、赞成”等。 例如:
(1)年与 时驰,意与 日去。(《诫子书》)——年纪随同 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 岁月而消失。(与:动词,相伴,随同)
(2)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 (yù)其奇者。(《答谢中书书》)——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能够欣赏 这种奇丽的景色的人了。(与: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
(3)呼尔而与 之,行道之人弗受。(《孟子·告子上》)——(如果)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 人吃,就连过路的饥民也不会接受。(而:修饰连词。尔:助词,用作后缀,着)
(4)玉斗一双,欲与 亚父。(《鸿门宴》)――一对玉杯,打算给 亚父。
(5)张胜许之,以货物与 常。(《苏武传》)——张胜许诺他,把财物送给 虞常。(货物,指一般的财物)
(6)孰能与 之?(《孟子见梁襄王》)――谁能归附他呢?
(7)与 赢而不助五国也。(《六国论》)——(齐国)结交 秦国而不帮助五国。
(8)夫子喟然叹曰:“吾与 点也。”(《论语·先进》)――孔子长叹一声说:“我赞成 曾点说的啊!”(也,表感叹)
(四)同“举”,读 jǔ,推举,选举。
选贤与 (jǔ)能,讲信修(培养)睦。(《礼记·大道之行》)——(人们)选拔推举 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附 相与
(1)怀民亦未寝,相与 步于中庭。(《记承天寺夜游》)——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一起 在院子里散步。(相与:
共同,一起)
(2)夫人之相与 ,俯仰一世。(《兰亭集序》)——人与人相交往 ,很快便度过一生。(夫:助词,引起下文)
练 习 八
一、指出下列句子中“与”的用法和意义。
(1)吾谁与归( )
(2)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 )
(3)无乃尔是过与?( )
(4)念无与为乐者( )
(5)则与一生彘肩。( )
(6)相如闻,不肯与会( )
(7)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
(8)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
二、选择题。
(1)下列句子中“与”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以下含有“与”的句子均为近年高考考查过,经重新组合)
A.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B.其妻问所与饮食者,则尽富贵也
C.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D.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
(2)下列句子中“与”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
A.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B.相如闻,不肯与会
C.试与他虫斗,虫尽靡 D.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念(想到,考虑)无与(吾)为乐者。(陶弘景《答谢中书》)——想到没有人和我交谈取乐的人(与:和,跟)
一、(1)(6)(7)介词,和、跟、同;(2)(4)(8)连词,和、跟、同;(3)语气助词,吧;(5)动词,给。
二、(1)A(A.连词,和、跟、同;其余三项为介词,和、跟、同)
(2)BC(BC.介词,和、跟、同;A.动词,结交、亲附;D.连词,和、跟、同)
活着》序读(三)“生活是属于每个人自己的感觉
《活着》序读(三)“生活是属于每个人自己的感觉,不属于任何别人的看法”
慢悠悠地把《序》读完了。
一共五篇,依次是:
《中文版自序》1993年7月,
《韩文版自序》1996年10月,
《日文版自序》2002年1月,
《英文版自序》2002年4月,
《麦田新版自序》2007年。
字数最多的是日文版,字数最少的是英文版。序与序之间,写的角度和观点是不一样的。比如:
《中文版自序》主要谈他对作家、写作、作品的认识。
“真正的作家永远只为内心写作”,
“作家是内心现实与生活现实冲突的产物”
“写作才能使内心敞开”,
“作品源于和现实的那层紧张关系”,
“不成功作家的现实只是一个环境,是固定的、死去的现实”。
这篇序的结论是“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
《韩文版自序》是向韩友解释作品,主谈“活着”。
活着就是忍受(责任,幸福,苦难,无聊,平庸……)
《活着》讲述眼泪的宽广和丰富,绝望的不存在,人为了本身而活,为生活而熬的过程。
最后阐明文学呈现特点:
“文学是讲述作家意识的产物”“读者读出作家的意识和作家没有意识的表达”。
《日文版自序》:围绕福贵的人生介绍第一人称写作的好处。主旨:时间
《活着》在读者眼里的幸存、苦熬是福贵自我感觉的生活和幸福。
时间创造了故事的神奇,创造了幸福和痛苦,创造了平静和动荡,创造了记忆和感受。
时间可以改变一切。《活着》是时间的产物,福贵一生是时间的动荡和宁静,窄如手掌,宽如大地。
《英文版自序》只谈福贵就是老黑奴。观点:不同的镜子里看到的都是自己的形象。
余华反复提到老黑奴,为此我专门摘抄了歌词。
《麦田新版自序》是作者创作和发表的一次回忆。讲述了他的创作历程及作品与麦田间的同舟共济,心心相惜。点明这部小说的主旨:生活是自己的感受,与别人无关。
“我读别人的作品,会影响自己的人生态度。”余华的观点也在影响我。
上面的摘录就是我愿意接受的生活态度。
还未读正文,格局已打开。
相关问答
高中文言文与字的用法有哪些_高三网[回答]与(一)介词1.和,跟,同。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鸿门宴》)2.给,替。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陈涉世家》)3.比,和……比较。吾孰与徐公美?(...
序 是一种文体有什么 和 什么之别_作业帮[最佳回答]序是一种文体,有书序和赠序之别.书序是写评价著作的,多见于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性文字;赠序是一种赠言性文章,专用于赠别,内容多是表惜别、祝愿、劝...
跋与 序 如何区分?_作业帮[最佳回答]简单来说跋就是写在书后、文后的序.具体点就是:序,又名“序言”“前言”“引言”,是放在著作正文之前的文章.作者自己写的叫“自序”,内容多说明写...
庠 和序 是什么意思?“庠和序是什么意思呢?”最早的原义,都是指古代的“小学”。这个“小学”,与现在说的小学——进行初等教育的学校——含义不同。当然,古代的“小学”,也是...
word标题 序和 章节不一致1)修改标题样式的格式。通常Word内置的标题样式不符合论文格式要求,需要手动修改。在菜单栏上点“格式|样式”,列表下拉框中选“所有样式”,点击相应的标题...
文学上的 序 与跋有什么区别?序在古代另有一种序是惜别赠言的文字,叫作“赠序”,内容多是对于所赠亲友的赞许、推重或勉励之辞,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体。跋是文体的一种,写在书籍,文章或书...
庠序的痒 和序 分别指什么?庠序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xiángxù,指古代的地方学校,后也泛称学校或教育事业。这是整个词语,意思就是指学校,区分开就是殷代叫庠,周代叫序。也有安详...
在数学中良 序 ,偏序,全序三者之间的联系 和 区别是什么?序数是集合论基本概念之一,是日常使用的第一、第二等表示次序的数的推广。序数概念是建立在良序集概念之上的,而良序集又是偏序集、全序集的特殊情形。序数...
请教:乐者,天地之 和 也;礼者,天地之 序 也.的大致意思是什么?“礼者,天地之序也;乐者,天地之和也”意思是乐所表现的是天地间的和谐;礼所表现的是天地间的秩序,这句话出自于:《礼记·乐记》。原文:乐者天地之和也;...
前言 和序 的区别?前言是文章的开头部分,通常用来介绍文章的主题、目的和结构,以及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动机。前言通常比较简短,主要起到引导读者进入文章的作用。序则是对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