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测名打分 正文

庙堂伟器是什么意思 明朝第一大才子解缙——侍奉三代皇帝,最后却因说错话遭诬陷被害

明朝第一大才子解缙——侍奉三代皇帝,最后却因说错话遭诬陷被害

明朝是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共传十六帝,享国二百七十六年。在这期间,涌现了大量的文臣能人,我个人甚至认为正是这些文臣能人撑起了大明的江山。

解缙是谁?解缙是明朝第一位内阁首辅!是永乐大典的总编撰!牛不牛?不仅如此,解缙还是明朝三大才子之一,另外两位分别是徐渭和杨慎。大名鼎鼎的唐伯虎在这三个人面前那是不值一提。解缙(1369年-1415年),字大绅,一字缙绅,号春雨、喜易,明朝时吉水(今江西吉水)人,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中进士,历官御史、翰林待诏,成祖即位,擢(提拔为)侍读,直(直入)文渊阁,官至内阁首辅、右春坊大学士,参预机要事务。主编《永乐大典》,累进翰林学士兼右春坊大学士。他才华横溢、不畏权贵、一生坎坷,大起大落,时而得宠升迁,时而失宠贬谪,解缙因为才学高而好直言被忌惮,最后遭人构陷,最终以“无人臣礼”下狱,永乐十三年(1415年)冬竟被锦衣卫无情地埋入雪堆冻死,真是壮志难酬、天妒英才,令人扼腕痛惜!卒年四十七,成化元年(1465年)赠朝议大夫,谥文毅。

大明第一才子:解缙

明成祖朱棣五征蒙古,远征越南,扩大了明朝的疆土,实现了中华民族的高度统一,成为可追秦皇汉武功绩的一代帝王。这些,相比朱棣的《永乐大典》弱爆了。因为直到今日,世人还为永乐大典而津津乐道,奉为经典著作,汲取民族文化精华。

永乐大典

《永乐大典》的总编辑是解缙,一代文豪,才气横溢,下笔不能自休,尤工五言诗。洪武二年(1369年)十一月七日,解缙出生在江西吉安府吉水县鉴湖的一个书香门第之家。传说他小时候聪颖绝伦,有“神童”之称。在襁褓之中他母亲就在地上写字让他认识;五岁时他父亲教他诗文他听一遍就能记住;七岁时就能写文章了;十岁一天背诵千言的文章,终身不忘;十二岁读尽《四书》、《五经》,贯穿它们的义理。洪武二十年(1387年),解缙参加江西乡试,名列榜首(解元)。1388年,解缙与其兄解纶、妹夫黄金华同登进士第,被称为“一门三进士”, 名震京城,轰动一时。同年,官至翰林学士。太祖朱元璋深爱解缙的才华,命其常侍御前,并对解缙说:“朕与尔义则君臣,恩犹父子,当知无不言”(《明史.解缙传》),意思是我和你从道义上是君臣,而从恩情上如同父子,你应当知无不言。年青气盛的解缙立即上《万言书》和《太平十策》,主张应当简明律法、赏褒善政,朱元璋读后称赞其才。“缙以冗散自恣耶”。解缙恃才而傲、仗义执言、不懂官场潜规则的他很快得罪了朝中的达官贵人。朱元璋也认为他锋芒太露,1391年令解缙回归江西吉水老家8年。这期间他修身养性,闭门著述,校改《元史》,补写《宋书》,删定《礼记》,著作颇丰。

建文四年(1402年),当时的礼部侍郎董伦为朱允炆所信任,在朱允炆面前为解缙说了不少好话,这样,解缙才被召回京师复职,任翰林待诏。十一月任内阁首辅。永乐元年(1403年),明成祖朱棣登基,解缙升任翰林侍读。随后成祖建立文渊阁,解缙与黄淮、杨士奇、胡广、金幼孜、杨荣、胡俨等进文渊阁参预机务,明朝内阁制度由此开始。不久,又迁为翰林侍读学士,奉命总裁《太祖实录》、《列女传》,书成,朱棣赏赐银币。其后又主编《永乐大典》。永乐二年(1404年),解缙晋升为翰林学士兼右春坊大学士,为内阁首辅,这是他仕途最得意之时。朱棣曾经召见解缙等人说:“你们七人朝夕相处,我经常在宫中称赞你们的勤勉谨慎。往往最初容易谨慎,而最终仍然能保持下去的则很难,希望你们能够共勉。”于是各赐五品官服等。恰逢立春时,朱棣赐其等金绮衣,与尚书地位相同。“天下不可一日无我,我则不可一日少解缙”,朱棣之语足见他对解缙的宠信。此后内阁进言,朱棣均虚心采纳。

期间解缙主持撰修了被后世誉为编纂最早、规模最大、内容最广的“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永乐大典》。 《永乐大典》共计11095册,22877卷,内容包括经史子集,天文、地理、阴阳、医术、占卜、释藏、道经、戏剧、工艺、农艺,收录上自先秦,下至明初各种书籍七八千余种,涵盖了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知识财富。

永乐大典

这与解缙特出的能力是离不开的:

第一个方面是领导能力。解缙作为总编撰,领导三千多名文人在三年时间内完成了中国第一书——《永乐大典》。《永乐大典》全书共3亿7千多万字,卷帙达2万多卷,不幸的是该书大部分于1900年被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焚毁,现在全世界各大图书馆存书加起来只有八百卷。

第二个方面是文学。这当然是解缙的看家本领。解缙自幼颖悟绝人,有“神童”之称。5岁时他父亲教他诗文他听一遍就能记住;7岁时就能写文章了;10岁一天背诵千言的文章,终身不忘;12岁读尽《四书》、《五经》,尽知其意。洪武二十年(1387年),年仅十八岁的解缙参加江西乡试,名列榜首(解元),第二年解缙中戊辰科进士三甲第十名。他写的文章雅劲奇古,诗豪宕丰赡,书法小楷精绝,行、草皆佳,尤其擅长狂草,著有《解学士集》、《天潢玉牒》等;总裁《太祖实录》、《古今列女传》;除主持编纂《永乐大典》外,墨迹有《自书诗卷》、《书唐人诗》、《宋赵恒殿试佚事》等。

解缙的书法

第三个方面是治国之才。解缙中进士后,授庶吉士,读中秘书。同年,官至翰林学士。朱元璋非常器重他,命其常在身边。一天,朱元璋在大庖西室,对解缙说:“我和你从道义上是君臣,而从恩情上如同父子,你应当知无不言。”次日,解缙即呈上万言书,主张应当简明律法、并赏褒善政 。朱元璋读后,称赞其才。不久,解缙再次呈上《太平十策》进言。其治国之才,可见一斑。此外,在朱允炆及朱棣当政时,解缙均官至内阁首辅,朱允炆就不说了,连朱棣这种杀人魔王都虚心采纳他的进言,号称明朝最年轻的三朝元老,庙堂伟器。

解缙的人生转折点,发生在永乐三年(1405年),正在这时出现了太子之争,当时朱棣的三个儿子里面,长子朱高炽和次子朱高煦的争斗非常剧烈,朱高炽为人仁厚,受到了很多文臣的认可,但是他矮胖,所以不那么受朱棣的喜爱。而朱高煦则不同,不只是长得高大威猛,军事能力也不弱,受到了很多武将的肯定,双方争执不下的时候。朱棣召解缙入宫,磋商立太子之事。当时明成祖的意思是想立次子朱高煦为太子,但解缙仍直言说:“为长,古来如此。皇太子仁孝,天下归附,若弃之立次,必兴争端。先例一开,怕难有宁日,历代事可为前车之鉴。”朱棣听后面有不悦,对此议犹豫不决。解缙为说服朱棣,只说了一句话:“好圣孙(朱瞻基)!”两人相视而笑。最后朱棣同意立长子朱高炽为太子,次子朱高煦为汉王,并令解缙撰写立储诏书,以告天下,从此朱高煦深恨解缙 。当时恰逢朱高炽带领明朝大军讨伐安南,解缙上疏劝阻,朱棣不听。随后讨伐成功,并设置郡县。当时太子虽立,朱高炽表现并不令朱棣满意。此时朱高煦更受隆宠,礼秩超过了嫡亲标准。解缙上疏劝阻朱棣说:“启争也,不可。”解缙出于忠心与太子亲近,讨厌臣子参与自己家事的朱棣,朱棣随即大怒,称解缙是在离间骨肉,对解缙很有意见。

永乐四年(1406年),朱棣赐黄淮等人二品纱罗衣,而独不给解缙。淇国公邱福将朝廷机密“传达延外”,朱高煦却嫁祸解缙“禁中语”五年,解缙又被诬为“试阅卷不公”贬为广西布政司参议。临行前,礼部郎中李至刚因与解缙有宿怨,又诬缙,故即改贬交趾(今越南),命督饷化州。 永乐八年(1410年),解缙入京奏事,正遇朱棣北征未归,故只好觐谒太子朱高炽而返。于是朱高煦又乘机进诲言说:“伺上出,私现太子,径归,无人臣礼!”朱棣为此震怒,以“无人臣礼”罪下诏狱。当时解缙已同检讨王到广东去了,一路上,他俩看到赣江两岸旱情严重,便上疏请凿赣江通南北,引水灌田。奏书刚至,朱棣更加愤怒,诏令锦衣卫逮捕解缙入狱。大理寺寺丞汤宗、宗人府经历高得抃、中允李贯、赞善王汝玉、翰林院编修朱纮、检讨蒋骥、潘畿、萧引高并及御史李至刚等人均连坐入狱。其中高得抃、王汝玉、李贯、朱纮、萧引高病死于狱中。解缙在天牢呆了5年后,依然没有丢掉性命。永乐十三年(1415年),锦衣卫都指挥佥事纪纲上囚籍,朱棣见到解缙姓名问:“缙犹在耶?”纪纲会意,用酒将解缙灌醉,而后拖到积雪中埋起来,解缙立刻死了,时为其年正月十三日,此时解缙年仅四十七岁。解缙去世后,家中财产被抄没,妻儿宗族都被流放到辽东。

解缙死后数年,暴戾的朱高煦因谋反亦被诛灭。被解缙极力推荐的朱高炽登基称帝。朱高炽对其评价曰:“言缙狂,观所论列,皆有定见,不狂也!”,他称赞解缙的文章雄劲奇古,新意叠出,可与司马迁、韩愈等人媲美,又下诏把解缙的妻子、儿女、宗族赦归吉水。正统元年(1436年)八月,明英宗朱祁镇下诏赦还所抄家产。成化元年(1465年)明宪宗朱见深下诏为解缙平反昭雪,恢复官职,赠朝议大夫,谥文毅。解缙死后,朱高煦谋反被诛灭;安南屡次谋反,明朝设置郡县不久最终也被迫撤销,这些均如解缙生前所言发生。一代大明奇才解缙若地下有知,当该瞑目了。

工于谋国,拙于谋身

万历十年(1582年)六月二十日(公历7月9日),太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张居正病逝,神宗为之辍朝,赠上柱国,谥“文忠”。

张居正逝世后的第四天,大批言官弹劾潘晟(张居正亲信),神宗命潘晟致仕。言官同时也把矛头指向张居正,神宗下令抄家,并削尽其宫秩,迫夺生前所赐玺书、四代诰命,以罪状示天下。而且张居正也险遭开棺鞭尸。家属或饿死或流放。

张居正是大明王朝的帝国首辅,同时也是大明王朝276年唯一一个在活着的时候同时加封了“太傅”“太保”和“太师”三公官职的人。

治世里的孤臣,史书中的良辅,天下汹汹的独相,被抄家的罪臣。这就是张居正,他誉满天下,谤满天下,他是个复杂的人,他有着天使与恶魔这两面,没人知道哪一面是真正的他。

1、少年神童

嘉靖四年五月初五日(1525年5月26日),张居正在荆州府江陵县(今湖北省荆州市)出生,张居正的祖父张镇是辽王府的护卫(其实就是保安),张居正的父亲张文明是一个落魄的秀才。张居正的家族是军户,也是外来户,他真正的祖籍是凤阳(也是朱元璋的老家)。张居正的祖先参与了朱元璋反元的队伍,但奈何祖上不争气,并没有什么本事,最后起义成功后被封为了千户,来到了湖广这里。

张居正的家世并不显赫,但的出生却伴随着不平凡的神秘。据说张居正出生之前其曾祖父做了个梦,梦中一轮圆月落在水瓮里,照得四周一片光明,然后一只白龟从水中慢慢浮起。曾祖父认定白龟就是这小曾孙,于是信口给他取了个乳名“白圭”,希望他来日能够光宗耀祖。虽说现在的乌龟并没有什么很伟大、很光荣的文化意象,但在当时,乌龟可是代表吉利和祥瑞的吉祥物,而白龟那更是可以和麒麟凤凰类比的神兽。

张白圭的父亲张文明和古代大多儒家知识分子一样,是一个“科举迷”,考了七次举人都没有成功,二十多年了还是个秀才。和所有的父母一样,自己不争气那么就寄希望于自己的子女“望子成龙”,于是张文明在张白圭才几个月的时候就拿着唐诗在他面前晃悠。

小张白圭也不负众望,少年聪颖过人,史书记载他一岁说话,两岁识字,三岁读书,是远近闻名的神童。张白圭的过人天赋得到了家人的重视并早早地将他送去了私塾,可等到了小神童十二岁的时候,私塾先生却诚恳地和张白圭父亲说“你的孩子我没有足够的学识和能耐来教他,你带他去考试看看吧!”

于是十二岁的张白圭参加童试,其过人的天赋深得荆州知府(相当于现在的市委书记兼市长)李士翱的怜爱,李士翱是个学者型官员,为人正直,爱惜人才,他反复阅读着小神童的锦绣文章并感慨着同一个词“国器,国器!”他不顾所有人的反对,将这个十二岁的小神童排到了第一个,并嘱咐他要从小立大志,长大后尽忠报国,并替他改名为“居正”,从此,张居正这个伟大的名字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同年,张居正做了补府学生。

2、意外落榜

张居正已经考上了秀才,接着他的目标就是举人了。按理说举人是不能隔年去考的,得在学校再准备个两三年才能考,但我们的张秀才可不是一般人,他第二年就去考试了。在考试之前,考官要例行给领导们介绍考生的信息,当湖广巡抚(相当于现在的湖南省委书记兼湖北省委书记)顾璘知道有一个十三岁的天才少年也来参加考试了,他对这个小神童十分感兴趣,于是便亲自召见了他。

首先要过的是面试关,要知道我们的张居正大人可是有着“美髯公”之称的帅哥,年轻的时候那肯定也是一表人才,于是长相端正的张居正在封疆大吏顾璘心中留了个好印象。接着就是文化和口才关了,我们的顾巡抚问了张居正几个问题和出了几副对联,张居正谈笑风生、旁征博引、对答如流,连眉头都不皱一下。顾璘十分惊讶于小张居正的学识才华,两人如伯乐遇上了千里马,高谈雄辩天下大事。

当见面快要结束时,顾璘首先做的是解下自己腰间的犀带送给了张居正,并说:“你将来是配玉带之人,我的这条犀带你暂且凑合着用吧。”在明朝,官职不同,腰带有别。顾璘作为一省巡抚,佩戴的是犀牛角腰带,而更高级的一品官员则要佩戴玉腰带。顾璘的潜台词是:你是庙堂伟器,将来必能位极人臣,成为王佐重臣。事实上,这绝不是一场谁系什么腰带的场面话,其背后是一个有重大意义的政治预言和政治投资。

张居正何等聪明之人,他立刻会意,赶忙上前拜谢,顾璘接着又说:“你是一块稀世宝玉,但是尚待磨砺。你有将相之才,应该志在成为伊尹、颜渊那样的人,而不是当一个年少成名的举人。”

从赏识张居正的人物我们就可以看出当时他的天赋究竟有多惊世震俗,我们这些普通人可能连县长都没有见过,而当时年仅十三岁的张居正就被湖广巡抚(相当于现在两个省的一把手)寄予了超越自己的厚望,我们就可以得知张居正的天赋异禀。

在会见张居正后,他转瞬又陷入了沉思。顾璘在张居正身上,除了看到了才华横溢,还看到了心高气傲,这样的人,早早进入官场注定只能是早慧的牺牲品。顾璘收起了原本欣赏的表情,心情复杂地给考试负责人下了道命令“无论张居正考得如何,都绝不能让他中第!”

当张居正在考场文章中洋洋洒洒、激扬文字,却想不到他最终是在一张废纸上浪费笔墨。考场失利的张居正郁闷地回到了家乡,开始了沉默而充实的苦读生活。

多年以后,张居正再次遇到了顾璘,顾璘向张居正坦白了当年自己是他落榜的“罪魁祸首”,但此刻已经在官场中的张居正深深理解了当年顾璘的良苦用心,面对着这个已经苍老的知己或恩人,他感动得痛哭流泪。

3、人生磨砺

1540年,十六岁的张居正顺利考中了举人。顾璘不愧是能成为封疆大吏的人,张居正还是和他猜测的一样,在中了举人之后就开始沉迷于世俗崇拜与赞赏的眼光之中。于是张居正干脆书也不读了,天天吃喝玩乐,附庸风雅。

然而,正沉迷于游山玩水的张居正,将遭受他人生第一次的打击:他的爷爷被王爷给整死了。他的爷爷张镇是辽王府的护卫(其实就是保安)。而辽王府的主人辽王朱宪在继承了爵位之后,却对未曾谋面的张居正投向了仇恨的眼光。

至于辽王为什么要敌视张居正呢?我想得从这位“皇二代”的心理去解释,前面我们已经领教到了张居正的天赋有多逆天,而他过人的天赋必然会给世人带来心理压力,其中就有这个跟他年龄相近的辽王世子朱宪。

你想,你的邻居兼同班同学在一次考试考了满分,而你却刚好踩及格线,你猜猜你的父母会不会不耐烦地在你旁边念叨。而辽王他妈就是这样一个人,时常在辽王面前说起张居正多么好学、多么优秀。在辽王继承了父辈爵位后,他的逆反心理得到了爆发:天下都是我们朱家的,你张居正再有本事那也只不过是我们朱家的家奴,你凭什么压我一头?但张居正是朝廷士大夫并在文人集团还是有一定影响力,他想动张居正还真不是那么容易。于是,他扭曲的心理决定将仇恨撒在辽王府中张居正的爷爷张镇的身上。

一天夜里,护卫张镇被莫名其妙地请进王府,然后又莫名其妙地放了出来,回家后不久就死了,这桩命案疑点重重,但重重迹象都指向着辽王朱宪。大家都心知肚明,张文明清楚、张居正也清楚,但又能怎样呢?你张居正哪怕是经世之才,但他是皇亲国戚,阶级就摆在那里,你能奈他何?

张居正目睹了爷爷的悲惨离世,却只能号啕大哭泪流满面,此时的他,看到了一样东西--权力。张居正内心从来没有受到如此大的震撼,在这一刻他感受到他之前那些风花雪月的诗词、游山玩水的雅致在现在多么苍白无力。中国自古“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可是没有科举,你觉得这句话还成立吗?这句话的社会本质其实是“万般皆下品,唯有做官高”“唯有权力高”。

辽王带有心理上的报复的示威举动,将彻底改变这个年轻人的一生。权力宝剑的锋芒让这个年轻人从温柔乡中醒来。几十年后,张居正同样将权力的锋芒刺向了杀害自己爷爷的辽王。

4、官场沉浮

1544年,二十岁的张居正名落孙山。三年后,张居正赴京赶考并取得了二甲前几名的好成绩,同时被选为庶吉士,进入了翰林院庶吉士培训班。

在这个政治后备培训班中,张居正第一次遇见了他一辈子的恩师徐阶。徐阶重视经邦济世的学问,在其引导下,张居正努力钻研朝章国故,为他日后走上政治舞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张居正也效仿老师徐阶“内抱不群,外欲浑迹”的为官之术、为人之道。所谓“内抱不群,外欲浑迹”其意思就是内心要意志坚定,有倔强之气,有远大理想,不同流合污。但是,外在却要不与人争锋,随顺环境,融入环境,所谓“浑迹”于庸庸众人之中。为人有很大的抱负和出众的才能,外表却和世俗百象都能打成一片。张居正为官为人正是如此,内心藏有济世安民之策,表面上却和世家权贵同流合污。

对于内阁斗争,张居正通过几年的冷眼观察,对朝廷的政治腐败和边防废弛有了直观的认识。为此,张居正以《论时政疏》首陈“血气壅阏”之一病,继指“臃肿痿痹”之五病,系统阐述了他改革政治的主张。而这些没有引起明世宗和时任首辅严嵩的重视。此后,在嘉靖朝除工作应付需要的章奏以外,张居正没再上过一次奏疏。

1544年,朝廷政治斗争正水深火热,而张居正却不满徐阶左右逢源,没有主见,于是他带着一腔愤懑来到故乡江陵。休假三年,他开始游山玩水。在这三年中,张居正游览了许多名胜古迹,然而一路上他却没有旅游的悠闲,他开始留意到原来同一个世界的人原来有些如此的不公。

在路上,他看到无数底层老百姓竟有如此悲惨的命运,他们沿街乞讨、食不果腹、卖儿卖女。张居正看到了底层群体父母宁愿成为富贵人家的奴隶也只是为了能让自己的儿女有一口饭吃,张居正凝视着那些骨瘦如柴、眼窝深陷的饥民的眼睛,陷入了沉思,他们真的不够辛劳吗?“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在看到那些路上无人收拾的尸体时,他有时也会想,这些人生前究竟经历过什么,他的死去会让他们的父母怎么办,会让他们的妻儿怎么办?他们是不是也曾有过一个幸福的生活,一个温馨的家。

而此时一个冤家却找上了门,这个人就是辽王,二代能有什么高尚的节操?他肯定不是找张居正共谋天下大事,而是为了一个目的--玩。张居正默默忍受着屈辱,甘愿成为杀害自己爷爷的仇人的玩具,每天和这位公子哥陪喝陪笑,吟诗作赋。

在王府里,他再一次感受到了阶级的差距:原来有人生活在地狱的同时,也有人生活在天堂。当这些公子哥想着晚上要玩弄什么样的美女时,大街上饥民和流浪汉却在担心着自己今晚会不会被冻死;当二代们餐桌上的山珍海味被当作垃圾一样处理的时候,底层老百姓却饿得瑟瑟发抖;当纨绔子弟想要奸淫良家妇女时,百姓畏于他们的权势也只能忍气吞声。天堂和地狱的区别在娘胎的那一刻就已经决定。

张居正面对着黎民苍生无助的眼神,立下了自己的志向,他立的是一个成圣之志,不顾个人毁誉,也要造福天下。

1557,张居正回到了帝都,此时的他已经脱胎换骨,已经拥有远远超出他那个年纪的冷静、沉着和老练,而这正是一个政治家最宝贵的品质。

1560,翰林院编修张居正表现优秀,升任右春坊右中允,兼管国子监司业。虽然这是个六品官员,但却有着得天独厚的政治资源,右中允负责整理太子文书,可以和这个未来的帝王拉上关系,国子监司业相当于现在的中央党校副校长,未来的文官集团都是你的学生。

1566,嘉靖皇帝驾崩,徐阶起草遗诏,引张居正与之共谋。张居正端坐在桌前,现在他写下的每一个字都将决定帝国命运的走向,文不加点、酣畅淋漓,张居正将自己压抑多年的政治想法和对这位修道皇帝的控诉斥之笔下。这就是明代历史上著名的《嘉靖遗诏》。

次年,张居正以裕王府旧臣的身份,擢为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进入内阁,参与朝政。同年四月,又改任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他终于在残酷的政治斗争中身入内阁了。 1568年七月,徐阶终因年迈致仕。次年徐阶的老对手高拱重回内阁兼掌吏部事,控制了内阁大权。

5、帝国首辅

此时的帝国首辅是高拱,而个性高傲的高拱让张居正看不到出头之日,令张居正高兴的是他发现厌恶高拱的不仅有自己,还有当时的司礼监秉笔太监冯保,于是两人结成了政治同盟。1572年,明穆宗崩,太监冯保拿出了遗诏,其中一条重点是“着令司礼监掌印太监与内阁大学士共同辅政”,还有一条是“司礼监掌印太监由冯保”,得知遗诏后的高拱暴跳如雷,千方百计地阻挠冯保辅政,但那毕竟是先帝遗诏,你再有意见那也是无济于事。

不久,高拱因自己口无遮拦触怒万历小皇帝生母李太后,加之冯保向李太后进谗,李太后以“专政擅权”之罪令高拱回原籍。于是,张居正在这一年六月顺位担任了首辅。张居正走到了权力的尽头,但对他来说,权力只是实现理想的工具,他立的是一个成圣之志,他想要重振这个已经腐朽衰败的帝国,想要拯救万千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向权贵索命,不向万民要财,他要进行的,是一场彻底的改革。

一条鞭法(财政改革):

方针:把各州县的田赋、徭役以及其他杂征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按亩折算缴纳。

具体政策:(1)清丈土地,扩大征收面,使税赋相对均平。(2)统一赋役,限制苛扰,使税赋趋于稳定。(3)计亩征银,官收官解,使征收办法更加完备。

这看上去好像学过历史政治的高中生都想得出来的政策,但实际上它却有着非凡的政治意义。事实上,你所看到的所有大政方针或制度政策,看上去是小学生都懂的文字,可他的背后是这个国家最聪明的大脑在协调各个利益集团的博弈斗争中产生的最优解。

考成法(吏治改革):

考成法用现在时髦的话来说其实就是考勤打卡制度。张居正知道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员都是什么成分和水平,于是他设计了一套完整的制度,具体来说是记账。比如一个知府,每年初就把要完成的工作一一列明,抄录成册,自己留一份,张居正那里留一份,到了年底一对,如果发现哪件事情你没做,那么恭喜你,将来你可以不用记账了,回家去吧。

点兵点将(军事部署):

张居正执政时期,明朝军队的实力也有了磅礴发展,不是说张居正多有军事指挥才能,事实上,张居正并没有指挥过一兵一卒,而这主要得益于当时大明王朝存在的几位猛人。首先就是我们所熟悉的民族英雄戚继光,至于戚继光的丰功伟绩,我想这应该是每个中国人都耳熟能详。张居正在千军万马中一眼就看中了戚继光,而历史也证明了戚继光确实是骁勇善战、用兵如神、战无不胜的军事奇才。

第二个猛将是辽东总兵李成梁,作为边疆统帅,他不修城墙,不重防守,因为都是他追着蒙古骑兵打。他手下有一支精锐的骑兵叫“辽东铁骑”(后来天下第一强军“关宁铁骑”的前身),大明王朝的西部边境李成梁从北打到南,顺便灭了好几个国家和部落。他曾经还俘虏了努尔哈赤(清太祖)与其弟舒尔哈齐,并将他们收留充当仆役。李成梁确实有将帅之才,在朝廷政治斗争水深火热之时,而他却以出色的军事才能镇守辽东三十年。

此时的大明王朝,在张居正主导的改革之下,吏治清廉、天下丰饶、仓粟充盈、百姓安乐、边疆稳定、国家昌盛,这个已经衰老的帝国又重新焕发出新的生机。扶大厦之将倾 挽狂澜于既倒。

6、权臣之忧

1577年,张居正的父亲离世,按照祖制,张居正需要回家守孝三年,而此时刚刚开始改革的张居正如果突然缺席政治舞台三年,那么可能就再也没有机会登场了,小皇帝和太后也离不开张居正的辅政,于是他做出了唯一的选择:夺情。夺情的意思就是为国家夺去了孝亲之情,可不必去职,以素服办公,不参加吉礼。明朝的士大夫忠君尽孝的观念根深蒂固,张居正的做法无疑遭到了言官们的猛烈抨击,最终由神宗诏谕群臣,再及张居正夺情者,诛无赦,非议才消止。这就是万历年间的“夺情风波”。

在搞政治的同时,张居正还负责万历小皇帝的教育,他对小皇帝万历的过度严苛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他的悲剧结局,他要求小皇帝节省“一切无益之费”。不仅免除修缮皇宫十万两银子的开支,连宫中的上元节灯火、花灯费也免除了。在张居正的力争下,还停止重修慈庆、慈宁二宫及武英殿,停输钱内库供赏,节省服御费用,减苏松应天织造等。

如果说在私生活上,张居正做不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只能做到“严于律己,严于待人”那也问题不大,但我们张大人实际上是“严于律人,宽于待己”。他要求万历小皇帝克己奉公,自己在私生活上却大搞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收受贿赂、沉溺女色等。他尤其喜欢搞大排场,我们平时看古装剧抬的轿子一般都是4个或6个人,而我们的张大人的轿子是要32个人来抬,轿子里面有书房、休息室和会客厅等。再比如他的书房里挂着一副对联“日月共明,万国仰大明天子;丘山为岳,四方仰太岳相公”,自古下联压上联,他的对联政治潜台词就是,我张居正高于你大明天子。

张居正主导的内阁基本上已经在政治上架空了皇权,而在生活中处处显摆着高皇帝一等,于是万历小皇帝的逆反心理已经在心中生根发芽:我才是大明的皇帝,天下都是我一个人的,你张居正凭什么对我指指点点?张居正对自己和对小万历的“双标”让小万历感到厌恶,以及他未曾注意他的做法已经在政治上严重威胁和挑战着皇权和帝王的威严。

小皇帝还在憎恨着首辅张居正,却不知繁重的公务已经击垮了张居正的身体。

万历十年(1582年)六月二十日(公历7月9日), 太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张居正病逝,神宗为之辍朝,赠上柱国,谥“文忠”。

张居正死后,万历皇帝觉得已经完全摆脱了张居正的控制并决定报复张居正,伴随着大批言官对张居正的猛烈抨击,万历皇帝下诏抄家,并削尽其宫秩,迫夺生前所赐玺书、四代诰命,以罪状示天下。由于张居正的改革触犯了利益集团的利益,分走了天下官僚阶级的蛋糕,于是这些官员在执行皇命时落井下石。张居正全家人基本被饿死,长子自尽,次子充军,张居正也险遭开棺鞭尸。

一代救世宰辅就这样以悲剧收场。

7、千古一相

“工于谋国”,是对他政治上丰功伟绩的高度肯定,也是一个政治家“苟利国家生死以,岂以福祸避趋之 ”的生动写照,他一改前任宰辅尸位素餐只求做个“太平宰相”的做法,“以身为蓐荐”、以破家沉族的政治魄力和力排众议的铁腕手段大刀阔斧地推行改革,整顿吏治,改新颓风,延揽人才,变革赋税,开创泽被后世的“一条鞭法”“考成法”等,让垂垂老矣的明朝国祚得以延年续命,使得万历时期成为大明史上最富庶的时代。

“拙于谋身”,是他最终以悲惨悲剧退出历史的舞台的遗憾,他宁愿被屎尿污秽玷污自身,宁愿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也要决心为天下人谋福利,为黎民苍生讨公道。他为了取得皇帝信任而勾结太监,为了稳固边疆而收受边疆将领的贿赂,为了推行改革而独裁专政。现在我问你,如果为了得到一个正确的答案不得不用错误的方法,为了一个伟大的理想不得不用肮脏的手段,你又会如何抉择呢?自古为政格言“文死谏,武死战。”可是历史事实上“文死谏”远比“武死战”要艰难得多,当一个将军在生死绝境面前,他背负的代价就是一条命,哪怕以身殉国,也会得到烈士英雄的美名。而一个文臣在政治斗争中不愿妥协屈服,等待他的可不仅是“株连九族”的屠杀,更有政治上的折磨和史书上的冤名。武死,死于敌人,死得伟大光荣;文死,死于斗争,死得不明不白。这就更加考验一个人的良知,张居正在经历了无数宦海沉浮、见过了无数血雨腥风后,仍保持着自己的理想,哪怕杀身成仁,哪怕被推进历史的垃圾堆,他也要对利益集团发起最壮烈的进攻。大权在握的张居正此刻眺望着帝国的黄昏,回想起自己看到的种种,他知道,贫苦的百姓也是人,他们也有自己的父母妻儿,也要吃饭,也想生存下去。

初心不改不见当年少年郎,大雪如鹅又见今朝张居正。是啊,张居正!你已经位极人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为什么还要为了那“冠冕堂皇”的百姓利益而向世家权贵宣战,为什么还要为了“虚无缥缈”的良知道德而与天下官僚为敌,你是十二岁就成为秀才的天才少年,你难道不知道自古凡改革者,少有善终?你明知道你会粉身碎骨,可你却将权力的利剑刺向了吸万民骨髓的吸血鬼,你爱的不是朱家,你爱的是天下。

读遍史书,在你身上,我真正地看到了,初心不会因时光而改变,良知不会因权力而褪色。权力,只是实现理想的工具。理想的现实主义者,现实的理想主义者。

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

世间再无张居正。

相关问答

宏什么伟什么组词?

这些词语都以“宏”为前缀,表示广大、宏大、壮丽、宏观等意义。宏什么伟什么组词,形容事物的规模、气势、影响力等。例如,“宏伟”表示规模宏大、壮丽;“宏图...

请问带有器字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布被瓦器】布缝的被子,瓦制的器皿。形容生活检朴。【不器之器】不器:不象器物那样只有某一方面的作用,即不同于一般的才能。指具有全才的人。【不仁之器】...

请问带有器字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 是贤 的回答 - 懂得

布被瓦器不成器冰炭不同器藏器待时大器晚成斗筲之器凡偶近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怀才抱器怀材抱器瑚琏之器积厚成器将相之器量才器使器二不匮器满...

请问带有器字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 梓衍 的回答 - 懂得

冰炭不同器不成器布被瓦器藏器待时大器晚成斗筲之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瑚琏之器将相之器器二不匮器小易盈器宇轩昂随才器使投鼠忌器小器易盈薰莸...

国家栋梁的同义词

[回答]肩负国家重任的人。用法: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出处:元·无名氏《冻苏秦》第三折:“真乃国家栋梁。”同义词或近义词:庙堂伟...

带厅堂字的成语?

登堂入室、升堂入室、堂高廉远、堂高级远、不登大雅、大雅之堂、荟萃一堂、大庭广众、不登大雅、不登大雅之堂、大雅之堂、登堂入室、荟萃一堂、金玉满...

栋梁的近义词

[回答]问题一:栋梁的近义词栋梁的同义词:精英,股肱,脊檩问题二:栋梁的近义词是什么?栋梁的近义词是:人才,中流砥柱。希望能帮到你!问题三:栋梁之才...

请问带有器字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 小红薯EDAEE64A 的回答 - 懂得

器宇轩昂【布被瓦器】布缝的被子,瓦制的器皿。形容生活检朴。【不器之器】不器:不象器物那样只有某一方面的作用,即不同于一般的才能。指具有全才...